“患者是急性肺栓塞,要马上进行局部碎栓、溶栓……”
4月28日晚上11点多,在我院院本部心导管室内,心血管外科黄楷副教授正在抢救一名71岁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江伯。经过30分钟的手术抢救,江伯终于转危为安。留院观察两天后,江伯各项指标良好,最终顺利出院。
江伯近日回院复查,为黄楷副教授(左二)送上锦旗
检查结果报告路路“红灯”,治疗团队与时间赛跑
据介绍,江伯反复胸闷、呼吸困难已经2个月了,由于以前有慢性支气管肺炎,医院检查考虑肺炎,因为心功能检测指标正常,所以按“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但结果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症状进一步加重,于是紧急转到我院院本部急诊就诊。
转诊路上,江伯的症状越来越明显。被送到急诊时,江伯已经是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检查指标显示江伯可能是“肺源性心脏病”,但不能排除急性肺栓塞可能。鉴于生命体征开始不稳定,在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江伯被转入CCU监护并以急性肺栓塞的情况做预处理。
转入CCU后,江伯的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在不断调高吸氧浓度等处理下,呼吸困难却仍在加重,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心率越来越快,幸而血压暂时稳定。当时身在南院区的黄楷副教授得知情况后,指导CCU治疗团队立即为江伯进行全身肝素化预处理,积极给予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而此时,检查结果报告纷纷亮起“红灯”:心衰指标进行性升高;血栓评分高危及指标进行性升高;CT肺血管成像提示,左右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大面积肺栓塞。
在溶栓过程中,虽然江伯的胸闷及呼吸困难有所缓解,但心衰指标继续各项升高,且心脏彩超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右房右室增大。更可怕的是,江伯开始出现右侧头痛等表现,由于江伯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头痛不能排除颅内微血管瘤的可能。当时已经是夜里11点,由于抢救急性肺栓塞的黄金时间限制为1小时,黄楷副教授在得知情况后立即由南院区赶到北院区。与此同时,CCU病区迅速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30分钟紧急手术抢救,江伯转危为安
黄楷副教授赶到现场后,立即在心导管室开展手术抢救。为江伯进行股静脉穿刺后,黄楷副教授将治疗导管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路径送入责任血管内,进行局部碎栓、溶栓处理。术中,江伯胸闷及呼吸困难即可得到缓解。出手术室时,低流量吸氧下,江伯血氧饱和度即可以达到%,心率恢复到次/分以下。手术全程衔接紧密、操作顺利,手术时间仅为30分钟,效果十分明显。
考虑血栓可能来源于下肢,黄楷副教授在江伯血栓脱落的路径中间(下腔静脉)放置了临时滤网,防止血栓再次脱落后造成再次肺栓。转回CCU后,因为江伯症状缓解,生命体征正常,所以就中止了溶栓、转抗凝等治疗。
术后第二天,江伯胸部的所有症状已全部消失,但仍有些许头痛,复查脑CT提示脑梗塞。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增大的心脏已经基本恢复,肺动脉压力由重度转为接近正常。转回南院普通病房后,复查CTA提示肺内血栓较前减少。因为在血管留置了滤网,江伯在第二天即可以下床正常活动。在第三天一早复查了相关的指标都提示有所好转后,江伯即办理了出院。
黄楷副教授介绍,出院并不代表治疗结束。目前江伯已经进行了规范的抗凝治疗处理,并且预约了下次返院复查的时间。下一期的治疗重点在于求因治疗,也就是找到血栓的源头以防止再次发生,同时进行抗凝药物调整、取网,指导康复以防静脉曲张等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及慢性肺动脉高压。
专家提醒:肺栓塞危及生命,肿瘤患者更要警惕!
黄楷副教授介绍,肺栓塞是由于血块在深静脉形成后脱落,随血流流向肺部,导致肺部压力突然增加,从而影响心肺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肺栓塞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原因,而肿瘤患者由于瘤体会分泌大量促凝因子,导致血液高凝而引起肺栓塞,也是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但是肺栓塞相对于“中风”,“心梗”,更难发现及诊断,所以治疗难度更大。黄楷副教授提醒,如果出现四肢肿胀后突然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则应该首先考虑肺栓塞,尤其是肿瘤患者更要引起注意。
黄楷副教授提到,由于外周静脉的血栓最终的去向都是肺部,所以,心血管外科将外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由于近年来社会老龄化加重,肿瘤患者也日益增加,VTE的致死致残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医院内VTE防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我医院内VTE医院。在VTE体系的指导下,医院成立了反应最迅速且高效专业的VTE救治应急团队。“本次抢救,医院VTE防控体系规章制度的‘指挥’下,各个相关科室迅速反应,使得患者能在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从而避免了肺部及患肢的伤残,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黄楷副教授介绍,医院VTE防治体系建立至今,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静脉血栓防治经验,不但能及时判断及时处理,而且能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在抢救的紧急状态下,仍能制定出保障患者安全的救治措施,从而使患者在成功救治的同时,也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
“按照救治程序,江伯在得到诊断后仍在黄金时间窗内,本来可以通过外周静脉溶栓即可以得到救治,但是考虑到江伯高龄、有高血压,又在救治过程出现头痛等高危出血因素,所以选择了手术溶栓并放置了滤网。”黄楷副教授介绍,局部碎栓可以尽快将卡在肺动脉主干的血块变小,局部溶栓可以使溶栓药物最大程度作用在病变部位,从而大大减少溶栓药物用量,也大大减少了出血的风险。而滤网的植入,可以防止下肢的血栓再次脱落到肺内,使原本已重创的心肺可以得到休息和康复。
此外,在江伯心衰降级后,治疗团队又及时终止了溶栓,转而进行了抗凝治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溶栓带来的出血风险。黄楷副教授介绍,在整个救治过程,治疗团队极好地把握了“度”。“这体现了我们VTE防控体系对于‘高危肺栓’风险评估及相应处理措施的高效反应,这就是我院VTE全程管理的特色诊疗模式,也是一种精准治疗精神的体现。”
专家简介
黄楷
我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得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普外科临床型博士学位。对周围血管外科有丰富的临床研究及诊治经验,年血管外科手术逾例,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项目基金,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多篇,参与并编写了多本专科专著。任广东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临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委员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委员会静脉疾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病医师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颈动脉专委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脉管联盟青年委员。
责编:刘昕晨、张阳
初审:刘文琴
审核:林伟吟
审核发布:欧阳霞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定期更新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