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病率远超平均值,5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据40%比例。
急性脑梗,具有病发时间短、干预难度大、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后遗症强等典型特征,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必须早做预防。
脑梗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饮食不当
临床案例中,50%以上脑梗死患者,对高胆固醇、高油脂、高糖、高盐食物情有独钟。
医学专家明确指出,长期保持上述不良饮食习惯,血脂、甘油三酯、血糖、血压指标则会持续性上涨。
久而久之,心脑血管损伤程度加剧,血小板非常规凝聚,导致血脂斑块生成,附着在血管壁上,血液浓稠,流通不畅,堵塞情况时有发生。
——体内有血栓脱落
高血脂、慢性房颤患者,体内或多或少都有血栓存在,需要通过降脂药、情绪调整来稳定病情。
患者如果有情绪激动、剧烈活动情况,血栓将在外力影响下自动脱落,一旦不慎卡在脑部动脉狭窄处,就会引起血管闭塞,血氧供给不足,出现梗死症状。
——动脉硬化
医学界明确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直接致病因素,典型症状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动脉栓塞、局部血管闭塞、原位血栓、颅内斑块、脑血栓等。
——本身有基础性病症
基础性病症,要着重点名“三高”疾病,患者内环境一片狼藉,血液脂肪、胆固醇、脂质杂质严重超出标准上限,如果未曾采取干预措施,必然导致症状加重,诱发急性脑梗死。
脑梗来临前,身体有哪些异常情况?
有明显睡眠障碍问题
不明原因剧烈头痛
单侧流口水
面部肌肉僵硬
四肢麻木,行动不便
手脚冰凉
医生提醒:平常做好4件事,或能有效预防脑梗死
——稳定基础性病症
临床案例证实,患者如果本身存在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痛风、高血压等,或会成为急性脑梗“敲门砖”。
上述患者必须采取科学措施控制病情:首先要就医检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专属方案;其次在医生指导建议下,定时定量服用相关药物;最后要定期检查,把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调整饮食行为
脑梗死本质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血脂长期高居不下等情况。
举一反三,正常群体在日常三餐中,控制脂肪摄入量,能够有效稳定血脂,遏制急性脑梗等重症苗头。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严格把控用量
提高瓜果蔬菜占比
降低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上限毫克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瘦肉、深海鱼、豆制品是不错选择)
拒绝高盐、高油脂、高糖食物
——改善生活方式
中老年群体不想中招脑梗死,调整生活习惯迫在眉睫,其中保证睡眠质量是重中之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40%以上群体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临床典型表现是入睡困难、整夜失眠、半途惊醒、多梦等。他们很难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在影响学习工作效率同时,加剧心脑血管病罹患几率。
——科学合理运动
现如今,脑梗死不再是老年群体专属病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医学界科研人员,曾经对年轻脑梗患者做过随访调查,最终得出结论:他们患病原因与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量脱不开干系。
因此,不管是年轻上班族,还是中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都要坚持每周3~4次中轻度有氧运动,强化心肺功能,提高心脑血管韧性,加快新陈代谢速率,辅助代谢废物排出,保证血液内环境稳定。
结语: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等是脑梗典型致病因素。想有效预防,需要4方面入手:一是改善生活方式,二是调控饮食,三是科学运动,四是控制基础性病症。
预防脑梗,你有哪些不同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