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吻戏:“流氓”成长为“甜蜜”,网友:不敢跟父母看吻戏
相声演员马季,在一个关于电影接吻的片段上说过:“老乡们,闭眼吧,他们又啃上了……”
十多年前的网络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很有意思,说的是“国人接吻四十年发展史”:60年代的中国人称接吻为“那个”,那个年代的两性关系只要稍微有亲密的举动,就会被视为“登徒子”、“流氓”;70年到中国人把亲吻叫做“亲亲”,直至80年代才开始称为“吻”,90年后民风逐渐开始奔放,吻开始由“啵儿”代替。也是挺有趣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民风开放,对于“吻”的说法也不一而足。吻的进化,其实也是告别虚伪和对欲望的压抑。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其实早在30年代,中国电影就进入了第一个*金时代,也堪称中国电影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电影,就已经出现了吻戏。
据考证,中国电影里的第一吻,是年4月上映,由当时有“国民男神”之称的赵丹主演的《十字街头》,但是此电影的吻戏情节设置让人称奇,这部电影的吻戏是以假托少女春梦的形式朦胧地上演。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并未像在这之前的有吻戏电影那样被诟病为“软性电影”,反而因为影片中几个主人公经历短暂迷茫、挣扎后毅然与工人阶级携手投入革命洪流的故事而被评为进步电影经典。
还有一部年上映的电影《马路天使》,里面的吻戏情节,也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电影第一吻。这是一部由民国女神周旋和“国民男神”赵丹联决主演的电影。据说当时拍这场吻戏时导演特意使了个心眼,开拍前没有告知周旋,拍戏时当她还没拿稳杯子,赵丹就凑过去亲吻了起来,戏一拍完,周旋又羞又恼,娇嗔地骂赵丹:“要死啊!”此外,这部戏中还有一对情侣也有吻戏——魏鹤龄和赵慧深。当时拍吻戏,有一个惯例,男演员需要贴上胶布封口,但赵慧深没有这样要求魏鹤龄,只是因为魏鹤龄是山东人,喜吃大蒜,要求他拍戏前忌口几天。
其实早在上面两部电影之前,还有一部电影也出现了亲吻情节,这部电影就是年的《化身姑娘》,但这故事曲折离奇的商业片由于上映时正逢国难当头不符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此吻有两位女性演员完成而被众人所遗忘。虽然《化身姑娘》中两个姑娘的吻如蜻蜓点水般沾之即撤,却也让观众唏嘘不已。
那时候可以说是中国的吻戏电影非常繁荣的时代啊,但是建国后,吻戏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吻戏开始从银幕上消失。上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这一整个阶段,银幕上是没有吻戏的。就算个别影片中有亲吻镜头,在公映前也难逃被删减的命运。就如年的电影《护士日记》,片中的医疗站长只是吻了一口忽视的脸庞,就被大众的舆论批判;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在年赵丹主演的《聂耳》上,里面主人公和恋人别离时的一个亲吻镜头也直接被删减掉了。但是有一部电影是个例外,《寻爱记》绝对是这一时期的“吻戏”电影的幸运儿,这部年上映的影片,唯一一吻的对象发生在了代表贪图享乐的落后分子之间,成了一部反面教材。这一吻还是借位一吻,恐除了避免在社会上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外,也是导演想给观众留点想象空间吧。
即使是十年“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也是个尤其避讳接吻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仍旧落后,民风封闭,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还远远没有现在快。即使是年的影片《生活的颤音》,原来拍摄的版本是一对情侣在分别时接吻的情景,然而却在审查时被强行改为了二人正欲接吻,戛然而止于女方家人的突然推门而入。这个被无情扼杀的吻,后来被观众称为“最模糊的吻”。这部影片被删的吻戏,也从侧面反映出,尽管文革已经结束但是它留给文艺界的后遗症还有遗存。
年上映的电影《不是为了爱情》也是如此,这部电影的吻戏竟被删减到只剩下三秒的镜头,这场只有三秒钟的镜头,被称为“柴腻死之吻”。在那时,有关部门对女演员有严格规定:女演员必须住在成都指定的涉外饭店,拍戏外的时间不能自由外出;在剧组,女主角不能与除了导演外的任何人交谈。所以,在拍摄电影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女主角都是千挑万选的北大哲学系非职业演员,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女留学生。甚至在最后,这部影片的杀青宴上,女主都因此没能到来。
同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也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的新篇章。这部片子的情节设置上,也把女主角定为来自西方,在影片的“亲亲”中扮演了男主角的性启蒙老师的角色。片中,张瑜饰演的女主角一直掌握着主导权,其中细节,也无不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好奇和冲动正在逐渐占据上风。《庐山恋》在当时一上映后就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热潮,成为了那一代人的珍贵回忆。还出现了许多年轻女性手上拿着《大众电影》杂志和布料到裁缝店,要求缝制一套庐山恋剧照中女主的服装款式的情景。还有许多男女老少争相跑到理发店,要求剪一个片中男主角或女主角的发型。一时间,片中的发型成为时尚风潮。
庐山恋火到什么程度呢?应该说,甚至是连位于庐山牯岭的电影院也为此索性直接改名为庐山电影院,并每天循环播放《庐山恋》,这一波,就播了20多年,从未间断。而因为这场吻戏,庐山也被吹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