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用爱心细心耐心精心责任心换来 [复制链接]

1#

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医院向一批在工作岗位上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护士进行了表彰。近日,扬子晚报记者走近了这群“白衣天使”,通过他们身上的故事,了解到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

一张三口之家的合影

于秋艳和胡培龙都是医院的护士,两人都是哈尔滨人,毕业后医院工作。尽管两个人不在同一个病区,但医院主要收治的都是一些重症康复的患者,失能老人占病源的大多数,他们俩作为护士,照料病人成了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我们耐心一点,仔细一点,才能给患者带来舒适感,才能让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说话带着东北腔的胡培龙面对记者,一连串地从嘴里蹦出了这些话。东北人直爽的性格也体现在了他俩的工作上。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晓丽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病区里,他们夫妻俩是公认的“劳动模范”,对待工作毫无怨言,对待病人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和同事之间,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对待患者悉心照料

年,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考虑到护士的工作需要三班倒,带孩子不太方便,只能将儿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可能因为都是护士,相同的职业让两人对彼此的工作都能理解。最大的愧疚就是对孩子没能尽心照料,聚少离多。于护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年,老公主动报名参加了去外地的疫情支援,一去就是两个月。今年她又主动报名参加了去外地支援核酸检测的工作,也是在外一个多月。加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她回家了,老公上班去了;老公回家了,她又上班去了。

医院组建核酸检测小分队支援属地疫情防控工作

尽管孩子有婆婆照顾,但是老人也会偶尔有事,他们就只能将孩子带到单位来临时照料一下。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因为家里老人有事,无法带孩子,他们就只医院。当扬子晚报记者提出给他们全家合个影的时候,于护士的表情有些激动,她说这是他们一家三口今年的第一次合影。镜头记录下了夫妻双护士的一家开心的笑容,在笑容的背后,是他们默默地付出和奉献,在岗一天就要爱岗一天。

这是扬子晚报记者给这对双护士家庭拍的全家福,这也是他们今年第一次全家在一起合影

一封飘扬过海的感谢信

“我的妈妈在你们的关怀下,照顾的很好,我真谢谢你们,我也请你帮我代表我向肖院长、丁主任,还有王主任以及你和其他的护士们,感谢。你们的付出,我们病人感受到,特别像我家这个特别的情况,真的,再谢谢你们,有你们真好,我们把病人放在那里,我们放心。”

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晓丽(右二)和病区护士们在一起交流工作心得

这是医院一位住院患者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晓丽发来的感谢信。患者张奶奶的女儿在国外,医院医护人员照料的十分周到,特意在护士节前给徐主任发来信息表示感谢。她还告诉徐主任,因为不会打字,她是通过语音转换文字的方式,删了写,写了删。一封简单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她作为患者家属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84岁的张奶奶身患脑梗塞,去年年底,张奶奶出现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精神也很差,常常昏睡,偶尔躁动不安。为了让患者舒心,让家属放心。以肖鑫武院长为主的医疗团队针对张奶奶制定了一系列诊治和康复措施。针对张奶奶的中频、针灸、手法等治疗每日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考虑到张奶奶年事已高,她的内心更需要关怀和温暖。护理部主任徐晓丽在到岗后都要去看望张奶奶,在业务上对临床护士进行指导。渐渐地,张奶奶开始对外界有所回应,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善,原本无法弯曲的右腿,现在也能够伸直了。“把病人当亲人照料是每一名护士的基本职责。”徐晓丽告诉记者,护士的工作虽然很普通,但是护士的工作却很重要,他们是医生的“眼睛”,是病床旁的“哨兵”。

正如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晓丽所说,护士的工作是平凡且普通的,穿上了白大褂,使命感和责任心就油然而生。院长胡波表示,奥明医疗集团倡导我们要用护理服务的“五星”:爱心、细心、耐心、精心、责任心来换取患者的安心、舒心、放心!这也是医院秉承的理念。护士是一份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每一名患者康复的背后,都离不开护士们的默默辛劳,他们用自己默默地付出诠释着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

通讯员周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裴睿

校对王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