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段时间,中国的防疫政策正在肉眼可见地调整。
人们都在私下里相互小心翼翼地印证着:
该结束了么?
该结束了吧!
但疫情三年,核酸三年,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这种病毒是否导致的有生理后遗症我不敢妄猜,但眼瞅着确实有些人在心理上留下了“核酸后遗症”。
02
疫情三年,有些人仿佛变成了“封控爱好者”。
在他们自洽的逻辑中,他们永远处于危险之中。
就在12月1日的重庆。
一群人还自发把自己的小区用铁皮栅栏复位。
主动把自己又封控起来。
看着那些兀自把推倒的铁皮重新竖起来,躲在铁皮背后的人,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大清灭亡时那些把辫子接续起来的人。
他们害怕开放,觉得自己关在家还不够,还要让小区其他人也出不去。
疫情三年,一些奇葩思维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了。
当政策和舆论在转向,一些人的思想还没跟上,后遗症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在广州,取消了核酸检测点后,有些人似乎还没习惯没有“核酸检测”的生活。
于是有人看准商机,两个人在街头摆上桌子,挂上牌子,就堂而皇之做起了收费核酸检测生意。
本来以为这事儿很荒唐。
但更荒唐的是,据说被抓的时候,还真有很多人在排队做核酸检测。
看着这些荒唐又很是讽刺的现实,这不是核酸后遗症么?
做回正常人,还需要吃什么药吗?
03
说起这种“后遗症”,我还想到一件事儿。
有个朋友说,她的孩子两岁多了。
在人世间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唯一习惯的事情就是做核酸。
就算现在有人拿给她一个棒棒糖,她都会自觉地把嘴巴张得大大地,乖乖地。
说这话的时候她是笑着的。
但听这话的时候我心里却是酸的。
新冠三年,或许就要过去了!
但彻底走出新冠的阴影,还需要多少时间呢?
04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在探索结束疫情的道路。
政策正在向着更科学,想着更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做出变动。
放眼望去,真的有一种感慨:
一个时代,就要结束了!
但如何在心理上治愈这种“核酸后遗症”呢?
或许一段话可以增强这些人的“心理免疫力”:
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困难终将过去,未来必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