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男轻女,一个需要被根治的农业社会后遗 [复制链接]

1#

奸、妖、婊、嫖、姘、娼、妓、奴、婪、佞、妄、奻、妨、嫉、妒…………

从上面这些汉字可以看出,古人似乎对女性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许多不好的字眼,都得加上个“女”字旁。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

刘备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古诗曰:“猛虎口中剑,长蛇尾上针。两般犹未*,最*妇人心。”

就这样,女性形象在许多人眼中渐渐变得如此不堪。

与此同时,“重男轻女”思想也不断在民间蔓延,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一、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如何变得越来越低的?

要知道,在原始社会初期,我们处于母系社会,女性地位很高。

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女性地位开始逐步降低。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制的演变。

人类的婚姻发展史大约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杂乱性交时期、群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

前两个时期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无论男性女性,都同时保持多个配偶,发生多重性关系。

很多现代色情狂对那个时代很向往,但那种婚姻状态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

每个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DNA检测技术,无论你是谁,你也只能知道你的母亲是谁,无法知道你的父亲是谁。

所以,在这种婚姻状态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以母亲为核心的。

所以女性地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到了对偶婚时期,事情也就发生变化了。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固定的配偶,既知其母,也知其父。

这时候,父母双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就是对等的了。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大量的、长期的重体力劳动开始出现,这必须高度倚仗男性。

另外,进入农耕社会,国家开始出现。

有了国家,自然就有了战争。

毫无疑问,战争当然也是男性的天下。

因此,女性地位越来越低,母系社会成为历史,男权时代来临。

须知,人性是丑陋的。

一旦拿到了统治地位,享受到了权力的滋味,享受到了压迫别人的快感,男人自然就不愿再把权利分享给女人。

所以,很多事情虽然与体力劳动无关,男性也坚决要将其垄断。

比如女人不能做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女人没有资格继承父系的遗产,因为嫁出去的姑娘是泼出去的水。

女人最好别读书,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人要学习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女人最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事儿不要抛头露面;

丈夫死了,女人最好能够守节,大清律规定,寡妇改嫁,她和儿子都无权继承财产,财产归夫家。

甚至在许多时期,女人是男人的私人财产,与奴仆无异。

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的个例,因为并不是只有中国的婚制或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外国跟中国一样,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西方女性至今嫁人仍需冠夫姓,而中国早已摒弃了冠夫姓的风俗。

古代欧洲有“卖妻风俗”,妻子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买卖。

即使早期民主国家,女性在最开始时是没有选票的,无法参加选举。

时至今日,很多阿拉伯国家依然可以娶四个老婆。

许多穆斯林女性出门时必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否则便被视为不虔诚、不忠贞。

归根结底,婚制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是“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

但男强女弱,男性对女性的惯性压迫,在不断为“重男轻女”推波助澜。

二、

今时今日,虽然男女平等已被倡导多年,但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没被根除。

不用说很多经济落后地区或文化程度较低群体,即使是部分知识分子,也存在“重男轻女”的迷思。

我所知道的案例,就有夫妻都是或毕业,且都是硕士。

结果由于二胎不是儿子,男方逼着妻子堕胎。

更有某公司女高管,为了生儿子,去香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许多老一辈人就更夸张了,我就曾听过一位大妈说自己的女儿:“知道她是女孩,我都不会生她下来。”

这种丧心病狂的病态心理,所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许多贫困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千万光棍近在眼前,天价彩礼愈演愈烈。

天价彩礼说穿了,无非就是供需关系。

物以稀为贵,任何事物,供不应求,自然水涨船高。

许多农村男孩经常遭遇排队相亲的奇景,而这些男孩的姐姐或妹妹,都被迫成为了“扶弟魔”。

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得不把她们“卖”出个好价钱,才能有钱为自己的儿子娶妻。

很多偏僻地区,别说二婚女性很抢手,多婚女性照样轻松配对。

中年剩女,来者不拒,寡妇门前,趋之若鹜。

过去,许多国人对娶嫂子或娶弟妹很抵触,因为这比较违背传统儒家的纲常伦理。

但现在别说娶嫂子,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娶婶子了。

甚至许多残疾女性,也成为农村婚恋市场的热门“牺牲品”,因为她们的婚恋,往往只是因为金钱利益,而非自愿结合。

以上情况,如果出于自愿,本应得到祝福。

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全因迫不得已,而非发自本心。

如果那些父母看到他们的儿子在婚恋市场中是今天这个境况,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对他们的“重男轻女”洋洋自得。

种恶因,得恶果。

让他们落得如此田地的,不正是他们自己吗?

三、

我身边的许多同学或同事,都遭遇过“重男轻女”。

很多男性朋友,跟爷爷奶奶的关系还行,但跟姥姥姥爷的关系很淡。

因为他们的姥姥姥爷认为,嫁出去闺女泼出去的水,压根没把他们当做自家人。

很多女性朋友就更甭说了,别说跟姥姥姥爷关系很淡,跟爷爷奶奶的关系也非常淡漠。

仅仅因为她们是女孩而已。

我一直以为,每个人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系都应该非常紧密。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不过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罢了。

我的爷爷奶奶也有些重男轻女,关于这个话题,我和我爷爷奶奶进行过多次讨论。

讨论到最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我爷爷奶奶只说生男孩比生女孩好,但男孩为什么好?

他们也说不出来。

我很庆幸我没有经历过“重男轻女”,我不仅不是受害者,反而是受益者,按说我不应该如此激烈反对。

但每次听说到有关“重男轻女”的故事,我还是愤愤不平。

有些人认为,我生了儿子,将来孙子跟我的姓。

生了女儿,孙辈不跟我的姓,那我岂不是断子绝孙了?

我想说的是,你的目光太短浅。

我们传承血脉,不是为了传承那个姓氏,而应该传承精神、传承思想。

皇帝们何其风光,但千百年后又有谁会记得他们呢?

你扪心自问,你会记得你的太爷叫什么名字吗?

你会记得你太爷的太爷叫什么名字吗?

你的太爷身高几尺?腰围几何?性格如何?品德如何?爱吃什么?爱看什么?爱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

你觉得你会记得吗?你的后代会记得吗?

事物均会消亡,唯有精神不灭。

为什么我的爷爷奶奶说不出来男孩比女孩好在哪儿?

是因为男孩比女孩好,不过是他们的上一代人传授给他们的思想。

那根深蒂固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但上一代人只传授了结果,没传授过程。

只传达了思想,却没传授思考方法。

时过境迁,农业社会的思想,早已不适用于工业时代,更不适用于如今这个信息时代。

四、

诚然,人性丑恶,但农业时代的“重男轻女”也不能完全将责任推给人性。

如前文所说,有些东西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就像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

但如今科技日新月异,重体力劳动已渐渐离我们远去。

女性在社会中的贡献,已丝毫不逊于男性。

鲁迅先生曾追问“娜拉走后怎样”。

娜拉是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的女主角。

她是一位家庭妇女,但她最后为追求自由,奋而出走,故事也到此结束。

但在那个时代中国,女性地位依然低下,在社会中没有谋生手段。

所以鲁迅的结论是,如果不改变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娜拉虽然走了,却只会有两种下场:

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所谓堕落,就是沦为性工作者或别人的姬妾。

因为除此之外,那个时代的女性没什么别的谋生办法。

但今天的娜拉如果走了,她不需要堕落,也用不着回来。

她可以成为企业家,如董明珠、唐丽华;

她可以成为*治家,如撒切尔夫人、默克尔;

她可以做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吴健雄;

她可以做医学家、药学家,如林巧稚、屠呦呦;

她可以做运动员,如邓亚萍、郭晶晶;

她可以当主持人,如*、*;

她可以当作家,如张爱玲、严歌苓;

她可以当歌手,如王菲、那英;

她可以当演员,如斯琴高娃、巩俐;

或者,她只需要当个普通人,凭自己的双手获取财富,用心生活。

终有一日,她们会靠自身的努力,彻底将“重男轻女”这几个字,丢入历史长河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