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叫炮弹休克美国30万老兵患心病,调转枪 [复制链接]

1#

战争创伤,实际上应该叫做“战争创伤后遗症”,专业术语是“战后心理综合症”。很多经历过血腥战争的士兵退伍后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

美国学者在研究美国南北战争时就发现,参战士兵在战争后出现了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战争的创伤跟随他们一生,美国学者对1.5万名南北战争时期士兵的研究后发现,85%的士兵在战争后身体上出现了各种疾病,或者在心理上承受阴影,出现精神病症状。其中三分之一健康不断恶化,心理也备受折磨。大多数生理上的疾病都与心脏、胃和心理健康有关。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南北战争是世界第一次纯粹的热兵器战争,因而极为残酷,充满了腥风血雨,万人参加了这场异常惨烈的战争,56万人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枪、炮、地雷等武器,即便没有直接造成杀伤,形成的震波、高分贝噪声、燃烧等因素也会对士兵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他们把这种应激反应称为“炮弹休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有名精神症患者被解除兵役,占解除兵役总人数的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患精神疾病退役的官兵为31万人,占减员总数的33.6%。但直到二次大战结束,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这场战争及此后的越南战争中,美军精神疾病退役人员均占总数的10%。越战时期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开始直面这一问题,战争期间美国拍摄了很多著名的反战电影,都对士兵的战争后遗症有过一定的展现,例如电影《第一滴血》,兰博就很明显的患有战争后遗症的症状,再后来例如《兄弟连》、《拯救大兵》、《血战太平洋》等著名的战争影片都对士兵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

年海湾战争以后,大约名英国老兵和数万名美国参战士兵普遍患有包括癌症、运动神经疾病和关节疼痛等疾病,他们感觉肌肉疼痛、长期疲乏、失眠、丧失记忆、头晕、情绪低落、身体消瘦以及性功能减退等等,还有些人已经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由于症状复杂、起因不明,这些病症被统称为海湾战争综合症。

美国陆军军医曾发布报告,在对从伊拉克战场回国的美军士兵调查后发现,30%的士兵经历高强度任务(每周在安全营区外工作56个小时,执行巡逻或者围剿任务),回国4个月后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症状包括焦虑、消沉、做噩梦、易怒和无法集中注意力。少数严重者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此症患者仅有30%可以完全康复。

医学研究表明,军人可能会在战争结束后的数周、数月、数年间,都一直处于战场上才会有的特殊亢奋状态,最后会到达崩溃点,然后出现严重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缓,甚至记忆、语言功能退化、战争噩梦、终日独处脱离群体,以及其他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

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仅仅是肉体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这种刺激会长时间存在并产生负面影响,对生活和社会以及周围的一切产生悲观失望和仇视的扭曲心理特征。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指出,大约有30万美军士兵遭受心理疾病困扰。这些士兵在退伍后,如无法治愈,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纽约时报》也在调查统计后发现,有例杀人案与从伊拉克或阿富汗前线归来的美国老兵有关。

对于战争后遗症的正确态度,是将战时心理和精神异常视为应激,而不是定性的精神病。因为当战斗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精神异常。若能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治疗,将能大大减少军队的精神病减员。

我军面临过参战官兵的战争创伤后遗症。例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陆续参战的中国军人高达万,其中有25万人伤残。还有为数不多的精神病患者(实际上就是比较严重的战争创伤后遗症),有普通士兵,有战斗英雄,也有中高级军官。不同类型的病人,也有不同的刺激反应。他们大多对电视里的战争场面反应强烈。每当枪炮声响起,有的老兵就会高唱解放军军歌、志愿军军歌,站起来向电视里的毛主席敬礼。

战后这些志愿医院陆续转到大后方休养治疗。华东军区、医院也接收了一批。其中名志愿军精神病人,陆续转到了年在诸暨成立的精神病防治所,这医院的前身。这名病人,除部分康复出院,或是转回原籍继续休养治疗外,最后剩下人长期留院休养直至终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