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在中国传染病领域里面连续九年排名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是此次上海防疫的负责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此次医院先后派出四个团队支援武汉,医院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这是一个带着寒气的深夜采访,马昕十点多回到驻地酒店后,接通了电话。在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中,他诚恳谈到了在抗疫一线的观察和感受,也回应了一些争议性的医学问题。
对于现在争议颇大的“眼结膜传播”,他直言,老百姓戴口罩足够,不需要戴护目镜。他并没有避讳一些尖锐话题:为何武汉的重症率、死亡率相比其他城市明显偏高?为何出现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痊愈患者出院后会否二次感染?我们还能期待特效药吗?激素治疗临床会否造成后遗症?夏天来临时,病毒会消亡吗?
放下电话,已接近零点。
(为保证准确性和原汁原味,本文以马昕第一人称口述,部分地方有删减和调整。)
01
“除夕之夜,我在机场送别了四名队员”
医院是中国红十字会总院,医院感染科在中国的传染病领域里面连续九年排名第一,参加过非典、禽流感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汶川大地震时,医院派了六支队伍,前前后后也是两三百人,所以说这次疫情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有(上前线的)心理准备。
上前线,谁冲在最前面?
感染科团队心里都非常有数,他们肯定要去。相关的呼吸科、重症学科也知道,他们肯定会去。其他内科医生觉得感染科医生用光了,呼吸科(医生)用光了,内科也要准备上战场。外科医生也想,疫情这么严重,内科医生冲锋陷阵了,我们外科医生能做什么?在这疫情面前,大家都是医生。医院从上到下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从来没有出现过“叫谁谁不去”的情况,几乎每个科室都是全员报名(去一线)。
大年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吃年夜饭、看春晚。我到虹桥机场,送了第一批去武汉支援的四名队员,医院(记者注:最早收治新医院)。大年初四我送了另外四名队员到虹桥机场,他们去了武汉三院。
两周之前,我送我自己来到武汉。
我们这只队伍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包括六部集装箱大卡车,医院,我随这支队伍来到了武汉,一共46人。来到武汉洪山体育馆,我们迅速把这个车辆展开,医院,有帐篷。和洪山体育馆连成一片,体医院,接收一些轻症病人,一共有张床位。
一个星期之前,医院派了第四支队伍,我在武汉迎接的他们。这支队伍非常庞大,有人,30名医生,名护士,还有几个管理人员,浩浩荡荡来到了武汉。这支队伍是整医院光谷院区的ICU(重症监护室)。
02
谈接管ICU:“我们医生谁也没见过这阵势”
我们接管的ICU(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床位听上去不多,只有30张,但都是重症当中的重症。其他的重症病房的医护配置一般都是50个病人,医护人员-人左右。但我们这个ICU,30张病床配了名医生护士。
来之前我们都觉得个人管30张床位,是不是太轻松了?
来了之后就是“下马威”,各个病房转来的都是危重病人。各种设备–呼吸机、监护仪、有创呼吸机、ECMO(记者注: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还有血透(血液透析)装备,全送到了我们监护室。
两三天之后,30个重症病人就收满了。30张床位全是危重,30个病人,27个要插管,其中一个还是做ECMO,4个做血透,现在所有用在重症病人身上的抢救装备,在这个病房都集中在展开了。
刚开始我们医生谁也没见过这阵势,医院的ICU,会有这么多的重症、危重症病人?还是同时用呼吸机,ECMO,血透,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大家突然间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4接手这个病房时,国家卫健委的领导跟我讲:“你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因为我们相信你们医院的重症治疗能力,我们急需降低病人的病亡率,减少病人从重症转到危重症,靠你们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非常精湛的医疗技术用在哪里?在国家最危难,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需要挺身而出,让病人放心,让国家放心。
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也发现,并不是单一的肺炎治疗,涉及到多个不同学科。
团队中有心脏科的医生,有的病人感染病毒后出现多脏器衰竭,不仅仅是肺的问题,心脏也出现问题,出现爆发性的心肌炎。名字是叫新冠病毒肺炎,但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肺,有的病人要做血透,有的要用上ECMO。这里面有些病人的内分泌也出现问题,糖尿病也出来了,内分泌科医生也上了。
通过多学科合作,死亡率能够明显的降下来,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刚来的时候,病人都非常危重,我们也非常焦急。这几天磨合得非常顺利,医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沟通,他们病人危重症了,马上通过绿色通道转到我们重症监护室,给病人插管,上生命支持系统,经过调理治疗平稳了,管子拔掉了,再把病人转到他们病房里去,这个流程现在做得非常顺了。
03
去年十月刚刚演练过传染病防疫
去年10月份,医院就举办了一个非常大型的防疫流程演练。模拟的是,如果有病人到急诊和发热门诊,医生护士发现他是异常发烧,发现他身上有烈性的传染病。
整个演练过程,医院防控警报开始,通知后方管理层,检验科、放射科、配合急诊医生给病人做检查。整个流程走了一遍,病人从发热门诊,到放射科,到检验科,最后到感染科的负压病房。这个演练我们每年都在搞,就是让大家熟悉一下流程。
没想到一月份(新冠病毒肺炎)就爆发了,走过流程的医生和护士们觉得,办的这个演练是太及时了。所以说这次疫情来,医院里面的各种流程,我们都磨合的非常顺了。
来到武汉之后,这些流程都能派上用场。
04
“不顾一切的往上冲,不是英雄是莽夫”
大家都知道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要在上海领导上海的防疫,这次我把副主任张继明带到武汉,医院。
医院医院(形式),医院,而是体育馆。
这里面最复杂的是什么?不是治病,病人都是轻症,治病很简单,关键是流程。保护医生,隔离病人,让为病人服务的这些医生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要染病,这是关键的关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是什么?就是感控(感染防控)专家先去摸排地形,把流程建立好。如果前方是个地雷阵,感控专家要先去探一下,什么地方有地雷,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不顾一切的往上冲,那不是英雄,那是莽夫。科学的应对疫情非常重要。这次武昌医院的感控流程都是医院建立的,最早开舱,最早收病人。
在医院的光谷院区,陈澍教授也是把病房感控流程,全部考虑设计进去了。团队多个人,一致认为他是我们的“安全官”。
什么是“安全官”?他说走大家往前走,他说停那大家就停。他预感有些流程和操作不安全的时候,及时叫停。确认安全了,再往前冲。
今天有个医生比较着急,要做吸痰。我们是做好相关的防护后,再让医生去取痰液的样本。有时候医生非常着急,非常想去马上抢救病人,普通病人没问题,但这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在取痰的过程当中,病人容易出现呛咳,有喷射性的气溶胶,整个空气当中都是,这时候是非常不安全的。一定要做好防控工作。
05
“强制让医生休息,暂时不考虑轮换”
我现在是强制让医生休息。现在一线的医生都不按照值班日程来上班了,下班了也不走,上班也是早早过来。
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我也跟他们讲,这样并不利于“打持久战”。
医院工作习惯了,有重症病人的时候,没什么下班的概念,直到病人症状平稳后才能走,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也是,到点下班后,他们也还在病区里,还在讨论病情。我觉得这样不好,现在是强制的让医生下班回去休息,目前正在执行中。
目前支援武汉的医生已经来了一段时间,暂时没有考虑过轮换,短期内不会。医生刚工作了一段时间,刚对自己的病人熟悉,已经上手,如果频繁轮换,可能不利于对病人进行一个持续性的治疗。
武汉当地的后勤保障力度也很大。我们团队医生、护士的住宿生活,都安排得的井井有条,保证住的非常舒适,能吃到热的饭菜。实际上医护对吃的也没什么特别要求,能吃上热的饭菜已经非常不错。大家吃饭也不准点,什么时候下(病区)什么时候吃。在医院里面有微波炉,酒店里有保温箱,饭菜能放到里面,等人来了,不管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从里面拿出来热的饭菜。
从后勤上面保障了住、吃没问题,医生的持续的战斗力能够一直存在的。
谈到医疗物资,很多人都非常关心。非常感谢当地政府。医院在一线的四支队伍现在物资都不缺,节省用不浪费,我觉得是够的,没有任何问题。如果疫情能够控制,能够稳定,我想这物资更不成问题,目前物资不是我们考虑的最主要矛盾。
另外还是非常感激社会各界和海外的朋友,他们非常积极踊跃,为我们捐赠了很多的物资。我也想通过这个机会感谢他们,正是因为他们鼎力相助,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动力把这个持久战打下去。
06
“老百姓戴口罩足够,不需要戴护目镜”
(记者注:国家卫健委第一批赶赴武汉的专家组成员、医院呼吸重症科主任王广发曾经发微博推测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途径是,病毒先进了他眼结膜,然后再到全身。新冠病毒能否通过眼结膜传播,成为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