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短短二十八天就收复了全部被越南侵占的中国领土并向越南北部边境纵深推进了三十到五十公里,顺利完成了战略目标。但许多人认为,这场战争瑕疵颇多,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越战解放军真实影像而问题的根源,正是伤亡数量远超预期。要知道,当时中国方面派遣了三十万部队赴越作战,可谓是杀鸡用牛刀,但还是付出了整整2.7万人的伤亡,这是为何?在刨除训练不足、地理环境不熟悉等各种客观因素之后,大家纷纷将矛头指向伤亡数量显然更多的东线指挥官许世友。
粟裕的照片虽然许世友、杨得志也是战功彪炳、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但他们比起战神粟裕,显然也还不是一个量级,更何况当时的粟裕尚在人世。因此许多人不免遐想,对越自卫反击战要是换成粟裕指挥,伤亡估计会更小,战国或许会更大。那么,为何当年不让粟裕指挥这场战役呢?
战神粟裕
关于粟裕的军事能力,可谓是有目共睹。毛主席称粟裕是打“神仙仗”,陈毅誉粟裕打仗是“愈出愈奇,越打越妙”,刘伯承更是赞叹粟裕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粟裕的照片在作战风格上,粟裕极其擅长大兵团、高机动的歼灭运动战,往往能够以智取胜、以奇制胜,在开国十大将军之中,粟裕也赫然排名首位,可见其军事能力的突出。就拿豫东战役来举例,粟裕在发现对于鲁西南战略目标歼敌条件不成熟以后,第一时间灵活制定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战略,成功大获全胜。
粟裕的海报胜利之后,粟裕也并未贸然突进,而是主动撤出开封,出其不意地抓住国民党部队彼此之间相隔甚远、难以互相支援的特点,将黄百韬兵团一网打尽。在解放上海一役时,粟裕也从全局战略长远考量,决定在使上海不断水断电且建筑物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成功解放上海,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可见其军事能力的强悍。
因此,粟裕大将被称之为我军公认的“战神”,其指挥艺术早已得到举世公认,若由粟裕来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怕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将整个越南打得干干净净。那么,越战时为何不让粟裕大将指挥呢?
粟裕的照片为何不让粟裕大将指挥越战?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粟裕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上战场了。粟裕虽然相较于其它开国大将来说已经算得上年轻了,但是,年的他也已经有72岁了,而且身体状况十分不容乐观。
指挥作战的粟裕年就参加革命的粟裕,陪伴新中国走完了所有的战争历程,可谓是百战余生、从枪林弹雨之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在此期间,粟裕六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被子弹贯穿脑部、一次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更是负伤多次......虽然每次都劫后余生,但这些伤负伤还是给他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
粟裕的照片除了手臂留下的终身残疾,粟裕大脑所受的损伤更是折磨,以至于他常年有着头痛的毛病,一痛起来头发都不敢碰,稍微碰下整个脑袋都像在被针扎,头颅更是不敢转动环视,甚至吃饭时都只能把饭菜摆在一条直线上。
抗美援朝时,毛主席本也想让粟裕挂帅出征,谁料粟裕整装待发之际,忽然头痛发作得不能自已,只能入院治疗,与抗美援朝失之交臂。一直到粟裕去世后火化,才发现了他一直折磨他的罪魁祸首:残留在他头颅之中五十四年的三枚弹片。
粟裕脑中的三块弹片而粟裕的病情也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恶化,步入老年之后,只要他一用脑或者过度劳累,头痛的毛病就会犯得很严重,除此之外,他还并发着心脏病和胸膜炎、肺炎等多种疾病,可谓是百病缠身。所以,这样的身体状况显然是不能支撑作战指挥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工作的。
除此之外,早在五十年代末期,粟裕就已经退居二线,长期没有与解放军前线部队接触过,对于当时的军队状况并不了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军队了。要知道,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乃军中大忌,粟裕显然并不适合上战场了。
粟裕视察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付区区一个越南,许世友和杨得志的级别已经是绰绰有余,让我们的“战神”粟裕去指挥对越反击战,显然就是大材小用、便宜越南了。更何况,对越自卫反击战只是一场惩戒性质的战役,并非万分情急的卫国战役,我们完全可以在战略上藐视越南,还犯不着派粟裕这样级别的将领上场。
为何派杨得志与许世友上场?
话说过来,之所以派杨得志与许世友两位上将出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二人身体状况都还尚佳,尤其是许世友将军,虽然他比粟裕年长一岁,但是或许因其从小习武的原因,身子骨格外硬朗,还扛得住。
身体硬朗的许世友更重要的是,二人也长期居于一线,对军队很是熟悉,尤其是许世友将军,长期担任广州军区司令这一职务,广州的气候条件与越南更为相似,因此许世友在适应作战环境这一点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由他来挑大梁再合适不过。
许世友的照片而且许世友素来以战风强悍勇猛而著名,被称为军中“悍将”,这样的作战风格恰巧也符合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风格调性:强悍。当时的解放军部队,因为几十年没有打过大仗,实战经验十分匮乏,在实践方面与常年征战从未停歇的越军比起来还是略显劣势。
许世友的照片在这样的情形下,许世友振奋军心、震慑宵小、恩威并施的指挥风格,恰好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前线部队的作战意志和作战士气。当然,以当时的客观环境而言,许世友已经算是做到了最优和极致,就算是换做粟裕大将,面对那样的现实因素也并不一定能够发挥出解放战争时期的水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