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我们可以想象,一部电影要想冲破地区与国家的限制,经过不同文化和宏大世界观的审核,在世界领域登台表演的难度,就大概可以推断出,这部独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四项大奖的电影有多优秀。
这部电影名称为《寄生虫》,是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
电影梗概
没人喜欢一个剧透的人,所以为了保证读者的电影体验,我就两句话把梗概说完:
电影开始是一户穷人家在为生存而无奈与闹矛盾,然后经过朋友的介绍,得到一个到富人家做工的机会,经过小聪明以后,穷的一家人全就业。
后来穷的一家趁着富人一家的离开,享受起了富人的沙发,甜点,超大屏幕的电视;
而原来富人家的保姆突然有事来找他们,于是他们“就业”的事情败露,保姆以此为要挟,变成了她和自己的丈夫享受本该属于富人的待遇;
后来富人一家回来,三方人发生极具戏剧化的冲突,结局是富人的离开与穷人事情的败露,然后分道扬镳。
电影亮点
一部好电影一定要有好的亮点展现其内在意义,接下来就说一说电影里那些让人感到贴切又让人深思的亮点。
大家看一看这个动作,想一下他们是在做什么?
不知你可否想起,在街道的窗脚,在餐馆的后门,有这样一些人拿着智能手机在寒风与烈日下不动如山,他们其实都在做同样一件事——蹭WiFi。
思考:智能机是时代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得进入,可是一些人能够用得起流量,一些人只能蹭,那到底是智能机出现的错,还是用不起流量的错?
片中一开始,穷人的主角一家因为生活困顿而闹个不停,可自从偷偷过起了富人的生活,就只剩下享受的愉悦,一切的烦恼就像衣服的褶皱被金钱的重压抹平。但同时也有一个声音在诉说,这种日子长远不了,因为这不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得来的,所以是虚假的,就像泡沫一触就破。
思考:我们在看到别人生活优渥的时候,是否想到别人在深夜里的心酸,是否看到别人吃过的苦,他们吃苦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熟知的老干妈陶陶华碧,为了生存,摆地摊,慢慢积累,每天要扛着多斤米豆腐去卖,落下了后遗症,到今天,还膏药不断;
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72岁的宗庆后依旧奔波在市场一线;
创业艰难时期的任正非曾说过:“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
有句话这么说,你拿了乞丐的面包,他会和你拼命;你偷了富翁的一个蛋糕,他会买一个更大的送给你,不是他们是否善良,而是他们是否在意你的生存所需。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让人必须正视的问题,生活的层次越低,竞争就越不择手段,也就是人踩人;
往上挪一挪就是有了一定的资源,但是夹在中间既有自卑,也有骄傲感,就会分化出老一套的人踩人,和新一套的人帮人;
再往上走就是资源富足,权限最高的一层,则是人护人,人助人。
思考:别轻易评论善与恶,抢劫的人不一定就是恶,也许他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奶粉;免费给你提携的“贵人”未必是善良,也许他是想把你当做下一个牺牲品对待。
到了这里,大家就能很快看出差别,左边的是主角一家在自己房子里的模样,狭窄,潮湿,窘迫;右边是主角一家在富人屋子里的模样,轻松,快乐,幸福美满。
差别的背后是穷与富的对立,是资源的不对等。
思考:《刻意练习》这本书大概说明了练习的至关重要性,而练习,试错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很多时候不是穷人不想奋斗,而是他们没有资源,没有相关的条件。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有些人得以发挥自己天赋,有些人没有罢了。
这是穷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为了躲避责任,自己困在别墅里,而父亲的自由,需要他的奋斗,需要他以一个穷人的身份与奋斗买下这座价值不菲的别墅。
思考:有些东西,我们只有奋斗,只有拼命才有可能获得,而尽管那是别人唾手可得的小玩意。可不管如何,我们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战胜自己,才能走得更远,心内无惧,身外无敌。
电影的深层内涵
我想上面的亮点和反思,电影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贫富差距。
根据乐施会(Oxfam)的一份研究报告数据,年世界上的富人的财富每天增加25亿美元,而最富有的26人所掌握的财富相当于最穷的38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的50%)的财富总和。
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些人拥有的财产,就算是每天中一张万的彩票,然后当天挥霍完都要中奖几百年,而若是将钱算着利息走,可能时间得翻上几十倍。
这个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我就不献丑。
我只是想说,在世界资源与财富不断的分配中,其实每个人都只是一个锁扣,只不过有的人比较大,有的人比较小,你我都不必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所在,也有自己的价值所在。
钱是个好东西,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致富之道,可以慢慢学习,慢慢积累,但是德行一旦破碎,就再也补不回来。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反思,大家可以直接在头条上面的搜索栏搜索:寄生虫电影完整版
即可免费观看。
我是“砖家”,欢迎成年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