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5岁以极端的方式,杀害当年参与殴打母亲
TUhjnbcbe - 2024/6/24 19:54:00

我们往往会在社会等因素上受到一些创伤,这些创伤对于我们来讲可能会认为只是一次简单的小问题,却殊不知真正的问题不在我们的外在,而是内心深处。

伤痕是世界上最容易记住的东西,“伤害我的人我一个也不会放过”,这句话在很多的经典影视中或者现实生活中都出现过,在影视剧中我们常会看到有关于心理的电影,在现实的世界里,心理不再是电影中出现的场景片段。

我们有时候也会说,心好痛,心被深深的伤害了,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刻意的反应出我们的心理情绪在受到伤害,心理所受的伤害往往是大于我们的生理的伤害,也许你已经感受到了。

案例:

22年前,13岁的陕西男孩张扣扣目睹自己的母亲汪秀萍在一起纠纷中被同村人王家人殴打致死,从那一时刻起,少年张扣扣心中的天平已然失衡。

年2月15日,除夕之夜,35岁的张扣扣以极端方式杀害了当年参与殴打母亲事件的王家三名男子,此案一发,举国愕然,网上几乎是一片倒的支持声音,也有一些人认为张扣扣为母报仇固然尽显男儿血性,但手段似乎可更为“聪明”一些,隐蔽一些,不必如此激烈,搭上自己的性命。

心理分析:

这个当时只有13岁的陕西男孩,在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王氏家人打死后的场景,在孩子心里便深深地埋下了心理创伤,巨大的创伤这个当时正是青春期的孩子,留下了报仇的火苗,直到22年以后,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心中的怒火。

什么是心理创伤?

张扣扣的这种心理,在心理学称之为“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一般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是无助感。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

这种创伤一般体现在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受到的重创后留下的后遗症,比如战争,洪水,地震、火灾及空难等等。当然这些还只是个别的问题。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或者暴力,都会促进心理创伤的形成。

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心理实验,关于心理创伤的人群,大部分来自儿童,儿童所表现的心理创伤是最大反响的,很多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会受到一些心理伤害,孩子的记忆力是极强的,当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受到创伤时,他的大脑就会快速记忆起来,这不仅对孩子有伤害,还会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巨大的损伤。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

1/5的美国人在儿童时期被性骚扰;1/4的人被父母殴打后身上留下伤痕;1/3的夫妻或情侣有过身体暴力;1/4的人和有酗酒问题的亲戚长大;1/8的人曾目睹过母亲被打。

中国在这一方面的数据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各种新闻事件看来,情况相去不远。

创伤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乃至我们自己身上。

它们中的某些会随着时间流逝掉,而有些却被“烙”进了大脑和身体里。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简称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PTSD所发生的一些因素,大部分来自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如性别、年龄、种族、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工作状况、受教育水平、应激性生活事件、个性特征、防御方式、童年期创伤、家庭暴力、战争、社会支持等)和生物学因素。

如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其中重大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病的基本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

受到心理创伤后,我们该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当我们受到心理创伤的时候,特别是在年幼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用文字记录下来,研究表明,用记日志的方式把负面情绪写下来,可以帮助我们正视问题,提高对情绪的控制力,从而更快地走出悲伤。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能够自我怜悯的人走出困境会更快,自我怜悯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快乐,比较少有情绪波动。

在其他活动中,比如兴趣爱好、工作,和其他人的相处中,重新找回自信。记录下每天自己做出的努力,那些付出的东西会提醒你,你正在进步,你正在往前走,会逐渐让你找回自信。

1
查看完整版本: 35岁以极端的方式,杀害当年参与殴打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