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国家卫健委、工信部、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重点提到了要求规范牙科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医院牙科医生多点执业,对于开展种植牙服务,但不参加种植牙耗材省际联盟采购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督察。
这句“对于开展种植牙服务却不参加种植牙耗材采购的医疗机构,将开展重点督察”很是值得玩味,通知一出便引来纷纷猜测,这是以监管倒逼集采的节奏吗?
01.
作为口腔年度大新闻的种植牙集采,已如火如荼的推行了许久,落地范围也陆续波及到多个省。很多有种牙需求的患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等着“种牙自由”真正实现到家门口的那天。
然而,与需求消费者的盼望热情截然相反的是,尽管国家一直大力推动进程的实施,但种植牙的医保之路却始终步履艰难,难以痛快开展。
上个月,一位牙科创始人在微博上透露,在种植牙集采的“始发站”宁波,医院都“集体反对”参加种植牙医保。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积极引导耗材供应商和医疗机构让利惠民,并组织上百家医疗机构开展集体签约。据其政策规定,国产品牌全过程价格元/颗,进口品牌全过程价格元/颗;耗材的价格限定在国产元、进口元;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服务费用定为元。
4月8日,国家医保局在进行专题调研后,充分肯定了宁波市的这一“打头阵”做法。
现在看来,尽管这第一枪开的响亮,却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而且,医院的“排斥反应”比较明显,占种植牙市场份额约80%的民营口腔更是积极度不高,报量几乎为零。
医院的社会福利属性,在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牙科,医保的覆盖率并不算高。尽管拥有“医保定点”资质会为民营机构带来一定的保障口碑与信誉度,但却非运营刚需。正如这位创始人所说的:“诊所为了有医保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在不缺患者的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以说,很多客源稳定的民营牙科,对成为医保定点都不感兴趣,对参与集采当然就更不感兴趣。
与前年能顺利开展集采的心脏支架不同的是,种植牙并非是“性命攸关”的严肃医疗。作为一种口腔修复的非必要手段,拥有很多平替方案的种植牙治疗,其消费属性会更加倾斜。
缺少了“保基本医疗”的需求基础,“有市无量”的种植牙集采,自然难以适用于“政策干预价格”的推行普及。
正如医保专家所言:“这恐怕是史上最难集采。”
02.
除了政策的难以有效落地,种植牙集采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也一直被业界所诟病。
众所周知,手术费是种植牙成本的大头,牙医的不同资历与技术水平,不仅影响着种植治疗的效果,也影响着种植治疗的费用。
普通医生收费大众,专家医师收费高昂,牙医的“手工费”差异看似令人吃惊,却也直观的合情合理。
所以,就算能够把种植体、基台、牙冠、其他耗材的价格都通过集采手段统一调低,种植手术的人工成本也很难在保质的前提下实现同一规划。
毕竟,种植牙手术不是制作快餐,无法以流水线出品来提升翻台率,想用“以量换价”的方式将私房菜压缩成打折汉堡,总归是不现实的。
除非,是将“私房菜”彻底换成“汉堡”。
曾有牙医表示:“医生追求质量,群众追求实惠。但若医生开始以简单快速低价的方式处理患者,那质量可就堪忧了。”
所以,在目前阶段,种植牙的“低价格”与“高质量”依然还是鱼和熊掌的关系,难以真正兼得。
近年来,卫健委一直想通过增加医疗服务费用的方式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医疗服务费用改革制度;如今,医保局想通过挤压耗材价格水分来降低大众医疗价格,积极推行集采落地。
二者的初衷,都是为了保障全民医疗福利的优化,让大家能够“治得起,治得好”。
在很多医疗项目上,这两种手段的确可以并行发挥,也实现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是,在种植牙治疗这里,二者却在殊途同归的交汇点,成为了相互冲突的“矛与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种牙自由”的真正实现,看来依旧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