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麻醉医师及时处理或者未做不良事件上报等因素,围麻醉期突发胆心反射和眼心反射的典型案例报道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麻醉医师对这类事件认识不够深刻。本期,我们分享两个经典案例给大家:
病例1
患者,女性,58岁,体重55kg。初步诊断: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尼群地平、丹参片”,血压维持在/80mmHg。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胆囊结石以及化脓性胆囊炎。
2年前体检B超发现胆囊结石,7天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体温38.5℃,经抗炎治疗后无好转,医院行B超检查。当探头触压上腹部时出现“心室颤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心外按压,电除颤2次意识恢复,心室颤动转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并转入心内科治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探头按压胆囊区的动作。
次日心内科医师查体按压右上腹时,再次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进而心搏骤停、昏迷、小便失禁。这个医生,做梦也没想到能遇到这样的儿!
再次给予心外按压,电除颤1次,之后清醒,给予胺碘酮、螺内酯等治疗。
心内科专科检查发现:听诊区可闻及二尖瓣I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心脏超声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厚,射血分数等均无明显异常。
其余检查结果:白细胞18.2X10^9/L,中性粒细胞94.7%。
多学科会诊意见:存在胆心综合征,需在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考虑胆囊炎为急性期,建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未发现明显狭窄病变。此时,已强烈指向胆心反射。
为控制胆囊炎症和降低术中胆心反射发生率,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需要提醒的是,此时的超声引导也是很危险的。
引流3天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后手术治疗。
入室后患者神志清楚,体温37.6℃,心率82次1分,呼吸21次1分,血压/90mmHg。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3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微克/kg,血压最高达/90mmHg,给予依托咪酯0.3mg/kg、丙泊酚4mg/kg、利多卡因2mg/kg、尼卡地平30微克/kg,血压降至/80mmHg,气管内插管,术中血压平稳。
可以看出,以上的诱导插管虽平安度过,但术前的血压控制以及入室后的精确控制有待商榷。
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并进行补液,右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麻醉维持: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4~5mg/(kg·h)、瑞芬太尼0.1~0.15微克/(kg·min)、持续吸入七氟醚3%~5%。
这个吸入量是不是有点大?欢迎大家讨论~
术中追加维库溴铵2mg维持肌松/次,术中总量8mg。静脉持续泵入硝酸甘油0.3~0.5微克/(kg·min),静脉补钾后血钾4.23mmol/L,血镁未见异常。
手术全程血压/70~/80mmHg、心率80~90次/分,牵拉胆囊前,胆囊三角区采用1%利多卡因8ml局部浸润阻滞,牵拉胆囊时血压下降20mmHg,心率无明显变化,中心静脉压6~8mmHg。
当没有心率变化时,我们能否通过血压下降来判断发生了胆心反射?
术中输液总量ml,尿量0ml,全程监测BIS值在40~60,体温36~36.7℃。麻醉时间90分钟,手术时间60分钟。手术结束后呼吸恢复,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
此时深麻醉拔管的意义?
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5mg拮抗咪达唑仑。PICA镇痛(芬太尼0.5mg+地佐辛15mg),患者完全清醒无痛。麻醉苏醒期血压再次升高,静脉注射尼卡地平30微克/kg后血压降至/80mmHg。后频发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睡眠后减少。3天后,转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术后7天,行腹部B超检查和触压上腹部时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
术后10天痊愈出院,1年随访未见异常。
病例2
患者,男性,22岁,保安员。因眼球外斜10余年,以共同性外斜视收住院。
眼部检查:视力右0.5矫正1.0,左1.2。双眼球活动正常,交替性外斜视。
全身检查:脉搏74次/分,呼吸16次/分,体温36.4℃,血压/68mmHg,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在表麻并局麻下,行右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术。
手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苯巴比妥mg,酚磺乙胺mg。酚磺乙胺又名止血敏,是一种止血药。
右眼常规消毒,铺巾露出右眼,开睑器开脸,6及12点钟方位近角膜缘作结膜缝线,牵眼球,剪开颞侧球结膜后患者主诉心慌、胸闷,继而出现气促、出冷汗、烦躁,立即松开眼球牵引缝线。
注意,此时出现的症状即为眼心反射的典型症状。
停止手术,巡回护士给予面罩吸氧,麻醉医师进行心电监护,监护仪显示心率52次/分。
单纯看心率,似乎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事实上,有很多人的心率可以是50左右次。然而,这个时候就看出监护的意义了。如果没有明确的原因,心率下降几十,尤其下降到窦性(60次/分)以下,应格外警惕!
约2分钟后,患者突然心搏呼吸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
呼吸中枢在颅内,迷走反射不足以影响到呼吸中枢。因此,唯一一种可能就是脑部缺血。而达到脑内缺血的程度,说明心脏的迷走反射已极为强烈,且持续了一定的时间。这其中,需要我们反思的很多?能否及时发现出现了迷走反射?
经过半分钟的抢救,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清楚,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率74次/分,呼吸18次/分,末梢血氧饱和度恢复%。
需要提示的是,末梢血氧饱和度的即时意义并不大。也就是说显示的%,并非真的好,需要结合心率结合脉氧饱和度波形进行分析的结果才有意义。当脉氧饱和度由较低的数值逐渐升高到理想的数值时,往往反应末梢灌注的恢复以及呼吸氧合功能的恢复。
心电图检查提示:
窦性心率,窦性心动过缓。在手术室内观察40分钟,病情稳定,缝合球结膜,平车送回病房继续观察。
住院4天出院,出院后追踪,无后遗症。
惊出一身冷汗之余,希望同仁提高警惕,也希望眼科同事重视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