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家准备吃饭,手提不起筷子了,右半边整个发麻。”
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死里逃生”的王先生谈起当天的情形心有余悸。前一天刚在上海被确诊为急性脑梗的他,竟自驾开上高速。王先生这医院神经外科杭春华主任称为新型“马路杀手”,万一驾车过程中发病,后果不堪设想。
患者爱吃肉爱喝酒,基本不吃蔬菜
王先生说自己是典型的“肉食主义”,爱吃肉爱喝酒,基本不吃蔬菜。一顿白酒至少7、8两。身高1米68,体重近斤,而且不爱运动。10月3日,在上海打工的王先生突然感觉自己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臂抬不动,右手不能抓握,右腿也无法站立,同时讲话也不太利索了。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
医生告诉王先生,如果他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就要住院治疗,但如果精神尚且不错的话,可以药物先保守治疗。这时距离王先生急性发作过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王先生右侧肢体无力的感觉已完全缓解,而且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医院做了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后,王先医院。
第二天一早,王先生从上海出发开车回泗洪老家。一路上挺顺利,王先生说他一口气开回了泗洪,中途没休息,也没觉得什么不适。中午时,王先生和家人相聚准备吃中饭。结果筷子刚提起来就掉在地上。右边身体整个发麻,家人赶紧医院,进一步做头颅MRA,结果提示王先生左侧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医院建医院救治。
10月7日,吴医院。“当时他已经有流口水、失语等症状。”接诊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咏波介绍,经过详细检查,确诊吴先生左侧大脑半球多发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堵死了,损伤的是脑细胞
王先生的颈动脉闭塞为何会导致脑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杭春华介绍说,颈动脉闭塞主要是供应脑子的血管通路不通了,心脏的血液进不了脑子,会造成脑部的供血不足或者脑部缺血。脑部缺血会造成脑细胞的坏死,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王先生跟着主治医生杨咏波做手部运动。
杨咏波主任打了一个很形象比的比喻:供应脑的动脉可以分为三个节段,就像长江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一样。心脏是上游,颈动脉是中游,脑动脉则是下游,堵塞物可以发生在以上三个节段,上游、中游的动脉堵了,那下游势必会缺血。而供应脑的动脉堵塞可以分为急性治疗和慢性期治疗。
一旦患者发生脑梗塞,时间就是生命和功能,医院进行取栓和溶栓,这就是急性治疗。部分病人经过治疗,恢复很好,但仍有部分病人急诊治疗无法再通,遗留颈动脉和颅内动脉闭塞,此种情况每年再次发生脑梗塞发生率为10-20%,这时就转为慢性期治疗。
10月22日,医院神经外科在全麻下对王先生实施左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吴先生右上肢肌力较前明显好转,右手能抓持筷子。
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杭春华表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左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可能,因此颈动脉闭塞要及时治疗。王先生算是幸运的,开车的时候没有急性发作,否则很可能成“马路杀手”,而治疗还算及时,所以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随着天气逐渐寒冷,脑血管病例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它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所以防治脑梗非常重要。
杭春华主任指出,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45岁以上的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重点防治对象。肥胖、少运动的群体也应注意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