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冠肺炎患者带着人工膜肺踩自行车神操作5
TUhjnbcbe - 2024/8/30 23:16:00

“有个病人开始操心家里的经济问题了,好事好事,哈哈。”电话那端,李彤开心得像一个孩子。他开心是因为隔离病房ICU里的危重症患者一旦劳心生死以外的琐事,说明已经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李彤,浙大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这个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几号进入之江院区隔离病房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在里面与ECMO团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管理着11台正在运作的ECMO机器,昂贵的ECMO机器背后,是11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鲜活生命。

“我们不仅要及时把救命的ECMO用上去,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再把机器弄下来,让患者走出这里。”这是一个有趣的医生不知疲倦与病毒斗智斗勇的故事。

时间就是生命的急诊科医生

女儿眼里的“鸽子王”

“以为这次春节,能出个远门呢。”参加工作以来,李彤除了必要的出诊与参加学术会议,基本不出杭州城,急诊科医生的身份让他有意识地把自己“捆绑”医院不超过半个小时路程的范围里。

疫情刚爆发时,李彤就准备了一个随身行李,随时准备驰援武汉。为此,他打趣道,还以为这次春节能出个杭州城,也算是游历下祖国大好河山。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作为浙江省最早收治新医院,浙江省抗“疫”主战场,每天全省各地不少重症、危重症患者转运而来。临危受命,李彤拎着原本准备去武汉的行李,进了之江院区的隔离病房。

他进去,就是去救命的,用ECMO稳住最险的病情,把患者拉回来。

“也算是跟武汉放了次鸽子,反正在我女儿眼里我就是个‘鸽子王’。”在读初二的女儿眼里,她的爸爸李彤经常把答应好的事情突然扔下,医院救人,所以女儿对李彤突然“拎包入住”隔离病房一点都不惊讶。

在急诊科工作16年,时间就是生命,李彤抢救了无数条生命,也硬是把好脾气“抢”成了急性子。

这个在急诊科出了名的急性子,进了隔离病房ICU,却慢了下来。

打破常规

隔离病房里的“生命护航员”

观察,再观察。眼前,11台正在运作的ECMO机器所“连接”的11个患者,病情各异。ECMO,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11台ECMO同时运行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团队,这是一个由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监护室)、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20多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就像隔离病房里的“生命护航员”一样,要保障患者在上了ECMO的基础上,为各种治疗手段“护航”。

“平时手术台上开ECMO,一般情况下只要看牢机器,而在这里不仅要看牢机器,更要看牢患者。”ECMO在用于肺移植与心脏手术时,用来代替患者的自主心肺功能,这种情况下ECMO的操作是有规定动作而言,一切以“稳”为主。

而在隔离病房里,上ECMO则更需要观察患者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参数,新冠肺炎,全新的传染性疾病,未知的变数,在这里上ECMO没有“教科书”可以给予指导,只有靠丰富的重症治疗经验来“把舵护航”。

李彤团队打破常规,选择了“动”!比如,让患者带着ECMO进出电梯去进行其他治疗、检查,因为监护室里有的患者需要在带着ECMO情况下进行肛肠外科手术,有的则需要切开气管、有的要做CT检查、转运等。但由于之江隔离病房的电梯空间有限,床与机器的摆放角度如果不够精确,差1厘米就无法进出。李彤与几个医护人员就耐着性子推着空床与ECMO在电梯里多次“演习”如何进出。

如今,李彤所在的团队已经熟悉掌握角度,可以自如地带着上了ECMO的患者进出电梯。李彤不仅让病床带着ECMO机器到处移动,更是让上了ECMO的患者动了起来。

带着ECMO踩自行车

医生“仁心”造就隔离病房里的奇景

36岁的陈华(化名)每天雷打不动地坐在床边踩着康复自行车,前不久,他还意识不清地插着各种仪器的管子躺在病床上。

由于感染新冠肺炎,陈华病情进展迅速,呼吸困难,上了呼吸机,呼吸机的原理就是正压向肺里打气,而陈华的肺已经像是硬邦邦的塑料袋,正压打气后肺就破了,经过几次专家会诊后,陈华上了ECMO。

李彤选择给陈华上“清醒ECMO”,所谓“清醒ECMO”就是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用ECMO维持体外呼吸,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就是患者会有躁症乱动等行为,血压不稳而需要随时手动调整ECMO参数,这就需要人在旁边随时观察。

李彤希望他的患者除了仪器上显示的有心跳、有呼吸的活着,还能有更具体的生命意义。

“患者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上ECMO,一个周期下来,可能肺好了,但其他器官和肌肉却因为长期不用而萎缩退化。”李彤有一个信念,就是尽量让患者贴近生理,让患者尽可能治愈后少后遗症。他希望治疗是有温度的,如果能与患者正常的交流,患者则可以亲口告诉他哪里不舒服,而不是依靠仪器数据定结论。

“清醒ECMO”,李彤早在三五年前,就在急诊科监护室开始实践,这种ECMO操作虽然“自找麻烦”,但患者们愈后效果很好。如今,李彤把这套经验搬进了隔离病房。

“对我而言,新冠肺炎就像一场大感冒,区别就是多了层防护,怎么救治效果最好就按最好的方案来。”在隔离病房打破常规,就意味着李彤的团队要随他一起“自找麻烦”,在隔离病房里,多做动作,就意味着多一份感染风险。

团队选择了承担风险,因为他们也同样希望是在充满人文关怀下救治患者。

陈华拔掉呼吸机管子那天,用力咳嗽了好几下,飞沫四溅。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医护团队不仅没躲,更是围着陈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是一种努力救治后的成就感。

“会咳嗽了说明有力气了,好起来了。”拔管后的第二天,四五个医护人员扶着陈华坐了起来,虽然他头都立不住,但医护人们还是鼓励他多坐坐对康复有好处。坚持坐了三天后,医护人员每天把陈华搬下床踩康复自行车,如今陈华已经踩得很溜了。新冠肺炎患者带着ECMO踩康复自行车,开创了国内先例。

“帮我给陈华点碗皮蛋瘦肉粥。”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们点夜宵的时候,李彤却惦记着给陈华点碗粥,他跟同事们开玩笑,陈华的病能不能好就靠这碗粥了。因为能吃东西了,这是对陈华来说,是一种精神鼓舞。

“陈华的第一口粥还是方强主任送进来的,我现在给他升级下,皮蛋瘦肉粥有点味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口口皮蛋瘦肉粥下去后,陈华不再担忧自己生死问题,开始劳心家里的情况,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赢过死神了。

“这就是清醒ECMO的意义,患者清醒地知道自己越来越好。患者内心精神的力量比什么药物效果都强。”李彤的“自找麻烦”操作再次有了具体的生命意义。

2月26日,陈华ECMO顺利脱机,李彤做到了及时把救命的ECMO用上去,再想尽一切办法把机器弄下来。

靠着墙根睡着的人

内心藏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李彤穿防护服的速度越来越快,练就这个速度是因为ICU里的病人病情等不起,一个紧急电话,李彤必须立即进入隔离病房ICU跟死神抢人。

“我这个人特别费防护服,除了每天早查房,一个电话我就得进去,一天进去好多趟。”李彤为了节省已经很紧张的防护服,每次进去后就抱着买了很贵门票进景区的心态一样,要在里面多晃几圈,舍不得出来。

“有一次,我的工作完成了,其他人在操作治疗,我觉得现在出去,如果等下有事再进来,就又要多浪费一套防护服,索性就不出去了。”那一次,李彤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舍不得出隔离病房ICU,就挑了块空地坐着,因为防护服太闷热,竟靠着墙根睡着了,而自己浑然不知。

自己怎么睡着的不知道,但只要ICU里任何一台仪器发出警报声,李彤立刻就能清醒冲过去,他光听声音就能分辨出什么牌子的什么机型仪器在报警,这种警觉是对生命的敬畏。

平凡的生活中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明知微弱,却依旧闪烁,只因职责所在,所以逆向而行,李彤就是。他是坚守在岗位的勇士,不顾风险打破常规只为让患者更好康复,也是一种隐匿的伟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冠肺炎患者带着人工膜肺踩自行车神操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