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太极旗飘扬危难之际人性的丑陋容易暴露,人
TUhjnbcbe - 2024/9/9 23:18:00
专治白癜风的中医医院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很久前感兴趣看了很多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对一些围绕战争的“名电影”也是略有所闻。所以这部《太极旗飘扬》也是知道的。

残酷的绿色

电影看完,跟所有战争电影给人的感觉最大的相似莫过于战争的残酷。

尸横遍野的高地壕沟,隐匿绿色山林或泥泞中穿着绿色军装的所有人都在受着煎熬。绿色,不是希望的颜色吗?在战争爆发时它是军人们的保护色,深深浅浅的绿到底哪一层能消溶哪一层,成为那片土地上最后的定格色呢?他们拼的是性命,争的也是这绿色代表的希望。

最后的高潮走进电影

影片结束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高潮在最后30-40分钟出现,最高潮在最后的10-15分钟出现,那时候我才算真正走进这部电影。

为什么会这样感觉,除了的确有的剧情突起,还因为我的观影感知在前半部处于一种战争片的熟悉感,能无时无刻地联想到一些同类作品。开场甚至音乐响起,脑中就浮现《拯救大兵瑞恩》《太平洋战争》《兄弟连》《血战钢锯岭》这些,所以前面的战争部分,无论是入伍新兵互相打趣认识,写遗言,还是有人写笔记或信件做记录,还是有人拿着妻儿照片来珍藏、甚至连打趣他妻子的桥段,都太熟悉。还有勋章奖励,俘虏反杀,忍受不了伤痛压抑的情绪,自杀的年轻生命,得不到救助和安置的伤员,有上顿没下顿的饥饿,恶劣的自然环境……

但熟悉感伴生的并不是无聊感和麻木感,反而是更多的畏惧感。这些借鉴经典战争片的镜头更让我感知到几乎所有的战争应该都是有如此相似的残酷和如此血淋淋的现实吧,让人对战争更加畏惧。

所以电影模仿走好莱坞战争大片的路子,其中的借鉴算是得其精华而发挥。

影片开头属于凡人的快乐越被放大,观者带着对影片属性的认知在潜意识里会猜测后续会有更加鲜明的悲剧对比,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以及引人进入电影的一种技巧。

所以当我看到他们兄弟互抱,分享一根冰棍儿,还有全家人在夏夜小溪边玩闹的温馨,总是忍不住去猜测后面部分会有怎样的转变。

此类猜测伴随着整部观影过程。开头随剧情明显知道找到的遗骸就是弟弟一直等的哥哥,好奇猜测哥哥为什么被说成弟弟的名字,是另版花木兰的故事,兄弟互换代替从军?但海报显示两人都参军了,剧情可见弟弟也是退伍军人。是哥哥冒名替弟弟建丰功伟绩好让弟弟活命或流芳百世?

后续剧情确有建立功绩的片段,但不是为了留名,是为活命,而故事演绎的绝不止于活命。

战争中歇,有慰问团,记者这些片段,让人联想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有电视剧《太平洋战争》里面军人们停靠澳大利亚中场休整时的故事。跳舞的女孩儿和澳洲女孩儿会对这些战场上回来的军人高看一眼,很大程度上我们能理解为是对英雄的崇拜,她们看到的只是军人,不是普通的人。

电影里借一个士兵说:军人也是人。因为战争和饥饿病痛的并行,人们难以忍受。说冠以一个英雄的名称这些伤痛就会减少有些天方夜谭,但旁观者总是以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去追逐或力捧那些英雄,把他们从凡人想象成英雄,再树立成超级英雄。

但我们不能忘记,军人也是人。军人之中,有热血沸腾,集体利益为上的,也有着眼自身,个人为上的,还有电影主人公这样的,忘记自我,亲情为上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人为上的。这样的亲情我想可能更符合东方的家族观念和手足观念。

无论以哪种利益为上,他们只有两个选择,牺牲或存活,这也是战争给予所有人的两个选择,并没有第三个。你看,连战争梦魇的难题选项都是公平,但凭什么指望牺牲的就是这些“英雄”?

当然,战争之际总要有人出头,年轻力壮的男子是首选。并非要违反所有的社会规约,只是想平民大众在审视这些军人和英雄的时候可以在光环之下看到更多,理解更多,反思更多。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我觉得就是真实,一个凡人,或者说穷人,在战争之际成为士兵参战直至生命的结束,他所有的心理历程和选择都鲜明地呈现出来,毫无掩饰。这份鲜明是战争的梦魇划在同类悲情人物心上永不磨灭的伤痕。

所以我理解哥哥想拿到勋章的恳切,理解他在有些许成绩后的变化,那是一点点靠近梦想的路上还捡起了穷人没体会过的尊严的窃喜,当他在记者围绕中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时我们也不意外。意外的是他眼中真的从来只有弟弟,没有别人。在建立功绩赢勋章的路上滥杀无辜,兄弟反目。

但他从始至终没有改变的就是对弟弟的爱。为了他失学工作,为了他不顾生命,包括自己的命和别人的命,为了他变换阶级立场,为了他死去,还有那件前后呼应的事:为他做一双皮鞋。

哥哥振泰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哪怕自己也有爱情。长兄如父,他的责任生来似乎就重。故事设定母亲是哑巴,幼年丧父,母亲重疾失声,家境贫寒,哥哥辍学。但这个家庭依然可见底层人民的温馨和欢乐。

振泰有爱自己的未婚妻,那条手帕就是他们的爱情见证。在互相帮忙的简陋面摊帮他擦汗,小孩子热闹呼喊的哥哥长姐姐短,没有风扇乘凉的溪边戏水…

他们爱的平凡,为清贫的生活添上了色彩。

当战争开始时,他们的分离也注定了,那一刻想起朴树的《白桦林》,希望心上人不要战死沙场,小村的姑娘不要空空守望。(这是一首能听见故事的歌,推荐)

当然,那个一开始隐含的大米线索大家也是轻易就能发现的,我当时以为,会是韩国本地的某一派,领到大米需要一家支援一个参军人力,结果当两兄弟阴差阳错全上了火车后发现这个细节没有发挥作用便隐隐担心留守的两位妇人。后来也确实在我认为的高潮处,她的命运因为免费领米而受到最残酷的改变。

振泰出现救未婚妻是让人振奋的,但在肃查队的流言蜚语中可见的犹豫也是不可饶恕的,因为到死她还在解释要他相信她。但那个年代,人心和观念本就封闭一些,加上战争的动摇,这些迷茫和怀疑对于从战场上回来心理本就有裂痕的他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她最后似乎想说的话似乎开口了,看嘴型感觉像是韩文里的“”,当时我第一直觉她想说韩文的“我爱你”。因为从前面也可见,她是他们一家的顶梁柱,是母亲和姐姐兼顾的角色,独立坚强,照顾所有人。她对振泰的爱也从不隐晦,是积极主动的一方。

振泰的心理也是从她的死走向更深的黑暗。两兄弟的裂缝从这里变得更大,之前是因为勋章,因为滥杀无辜,这里是因为对至亲之人的不信任,还有双方没能救助她各自隐含的自责。

有意思的是电影此处对肃查队展现的真实,这也算是正视自我反省的第一步。这些事实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度应该多少都会有所发生,毕竟有一些是古今中外都极其适用的社会机器运转轨道。

振泰要杀跟着自己做皮鞋的小男孩,那个男孩估计也就是国中生年纪。里面另一阵营的国中生祈求振硕放过自己,振硕的犹豫差点儿让自己丧命。同样的战争,相仿的年纪,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修鞋匠,都无一幸免。

当振泰开始滥杀无辜时和弟弟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振硕感觉不认识哥哥了,其实他是太想拿到勋章送弟弟回家,也见多了战场上的尔虞我诈,信任早已毁灭,唯一的信任或信仰就是他拿到勋章能送弟弟回家!由此,杀人如麻的他心理也变得扭曲。

在以为信仰被摧毁,弟弟未婚妻皆死于自己效忠的一派后倒戈另面,像机器一样厮杀,任凭呼唤却如耳聋,认不出最爱的弟弟时,受伤依然带着毁灭一切的凶狠在挣扎,兄弟厮杀,弟弟拖着受伤的腿扶着哥哥走在战火纷飞中,他凶恶地翻看的眼珠,都看得人心惊胆战,终于,他认得他了,相信他们说的“振硕原来还活着…”兄弟依偎,紧握那支钢笔,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哗啦。

战争的残酷何至于此?但细想,战争的残酷又何止于此?这份残酷蔓延到方方面面,蔓延到一些人的整个人生。那些患了战后创伤后遗症的人他们遭受着怎样的后半生梦魇,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明明,他们已经在战场经受了最大的梦魇啊,并且存活了下来,为何如此不公,他们要遭受两次。感慨活在和平中的我们多么幸运,在未见那个可怕的梦魇之时,希望我们心有所畏,心有所思。不要成为无谓的牺牲品。

而战争摧毁的信任,无论是战场上卖惨求绕反过来击杀对手,安置俘虏却因某些叛逃集体滥杀,还是善意安葬村民却落陷阱,振泰倒戈后即便听说弟弟没死也不相信,又或是大局面里两方各执一面纠缠互伐,对这个民族都是损伤极大的,那场没有结果的战争,至今还未痊愈。而当时承受他们的却是如电影里那些平凡的真实的生命,难以想象其中的很多人在没有结果就结束的战争中是怎样的崩溃,或欣喜?我不得而知。

电影里留给振泰和振硕一家的,是伤痛和平静,因为至亲的人牺牲了,而在等待的这些年,那份兄弟情谊流淌在记忆里,平凡而平静。弟弟最后抚着蜷缩倒下的哥哥的骸骨,跟当时哥哥在库房以为弟弟被烧死时的场景遥相呼应,同在的,是那支钢笔,寓意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细节的呼应也是探究韩国家庭传统的一面镜子。

比如开篇老年振硕和孩子们的全家福照片挂在屋里的墙上,在他打开回忆之时翻看的那张他和妈妈还有哥哥振泰的合照。照全家福是大多数韩国家庭都会做的事情,即便是他们家境如此清贫,也会有一张照相馆拍摄的全家福。他们通常会把全家福挂出来。

送钢笔以示祝贺和鼓励在韩国文化里也是一直存在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面也有父亲送钢笔给弟弟却没给智英的片段。

这部电影把亲情和家庭高于一切,展现出小人物真实的人性,其中特有的韩国气息和东方家族情感更能增加我们的熟悉感和共鸣。

哥哥的死是必然的。因为我也想不到有比死更适合他的结局。

他没有什么坚定伟大的信仰,让弟弟活着离开战场就是梦想。他可以把枪对着任何人,只要有人威胁到弟弟的安危。所以交战双方都不会容下他,他的疯狂和不怕死让双方胆战,随时都有担心他叛变把枪口对向自己的威胁,哪怕战争结束他活下来,也会有肃查队更多莫须有的事等待对他的审判,而且以他对家庭的看重,隐姓埋名默默生存几十年不出现也是不太实际的。

所以,死在战场上不仅是为了凸显战争对凡人之命的残酷戕害,以及哥哥对弟弟无私的爱,人性里他唯一仅剩的光辉;更有一种必然无奈的选择,是适合他的最好的结局。

现在这些历史遗留,有的鸿沟越来越大,有的逐渐消弭隔阂,平凡之人那些随之波动的亲情等待或被遗忘,或被忆起,这似乎和电影里所呈现的亲情的弥留更加久远殊途同归。

危难之际人性的丑陋容易暴露,人性的光辉也难得显现。

“难得”一词我觉得用得很好,人性的光辉在战争的黑暗中会被掩盖或吞没,人性难以得到舒展,人们都活得压抑,活得无可奈何。像想回家跟老婆孩子团聚的天伦人性得不到尊重,只能搏命战场的无奈。

另一层意思是偶有的一些人性光辉足够透射过灰霾,洒下斑驳光点,这类真实和温暖也是难能可贵的,谓之“难得”。如辛德勒的名单,如羊脂球的奉献,如电影中为了救哥哥牺牲的有妻儿的战友,如哥哥对弟弟的爱,如弟弟始终如一的初心。

战争的梦魇之下,你我皆是凡人。愿我们不会遭遇那样的梦魇,即便狭路相逢也能把一种难得换成另一种难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旗飘扬危难之际人性的丑陋容易暴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