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个一年做多台垂体瘤手术的‘家伙’又来了!”在美国著名垂体瘤中心参访期间,神经外科主任这样打趣地向大家介绍王镛斐。这个数字在国外简直不可思议,而现今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
“华山传奇神刀”“神之手”“拆弹专家”......在王镛斐的好大夫在线主页上,患者们常常这样形容他。王镛斐,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国内神经外科著名专家,专注在垂体瘤领域已有二十多年。
垂体位于下丘脑和垂体柄的下方,虽然只有黄豆大小,却“掌管”着人体的激素水平。垂体瘤是非常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常见到什么程度?每4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会有,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任何症状,并不需要治疗。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幸运”。有的人由于垂体瘤的压迫,出现乏力纳差、不孕不育等垂体功能减退症状,还会出现头疼、视力下降等。更复杂的情况是一些垂体瘤还会异常分泌激素,被称为功能性垂体瘤,治疗起来更加困难:比如“巨人症”就是垂体瘤大量分泌生长激素造成的;闭经溢乳则可能是垂体瘤大量分泌泌乳素导致的;还有一种垂体瘤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盛,逐渐变得肥胖、脸如满月、长满痤疮.....好像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
手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瘤,通常以“缓解率”(激素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比例)作为疗效判断标准。“以垂体生长激素瘤为例,我们这里患者的手术缓解率在70%左右,居于全球垂体瘤中心最佳治疗效果之列,国外的手术缓解率也只是徘徊在50%~60%左右”,王镛斐介绍道。所以,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处女座遇上神经外科:再难的肿瘤,也要争取切干净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枢,神经和血管密布。在人脑里面手术并不那么简单,如何安全切除肿瘤,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后遗症,保留正常垂体功能,是外科医生一直追求的目标。当然,医生手术量越多,经验越丰富,手术效果也会越好。
垂体“藏”在大脑深部最中央,这个位置深邃而狭小,操作空间非常有限,周围又遍布神经和血管,在手术切除垂体瘤时,因为担心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很多医生会选择简单保守一点,往往把那些非常靠近神经和血管的肿瘤组织留在那。但这就相当于留下了病根儿,只要根在,它就会发芽、长大,最终复发,而复发后的肿瘤会一次比一次难切干净。尤其是功能性垂体瘤,只要肿瘤有残留,激素就不会恢复正常,高激素分泌会严重影响患者全身器官功能,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会缩短预期寿命。
切干净,是大多数功能性垂体瘤手术成功的标志,是患者们的期待,也是处女座的王镛斐给自己的要求。“我有足够的信心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去切除肿瘤。如果太保守的话,相当于没做,医生是从手术中全身而退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患者的问题”。
但是,在每天“触摸”人类大脑的神经外科,做一名完美主义的处女座谈何容易!
初次手术的患者还相对简单,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脑里的组织结构,但王镛斐每天面对的,多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走投无路”的患者。如果已经开过一次刀,就好像是一条进入花园的小路被人踩来踩去,已经变得凌乱不堪了。“这类残留或复发肿瘤可能与神经血管粘连得很严重,肿瘤又很硬,像牛皮糖一样,剥离肿瘤的时候,就像把鞋子上的一块皮革撕下来,手术风险非常高。如果神经血管坏了,病人可能失明甚至有生命危险。
“近乎癫狂”,一位跟随王镛斐六年多的学生不止一次用这个词形容老师对“切干净”的追求。“王老师做肿瘤剥离,他能剥七八个小时,就只为了剥离非常小的一点点肿瘤组织,为了术后激素能够降到正常,这可不仅是一直重复一个动作而已,它持续考验着一个医生的水平和耐心。我们在旁边学习的时候,经常紧张到忘记呼吸,手心全是汗,都已经非常非常接近大动脉了,王老师怎么还能继续往前?”
处女座的执着追求、炉火纯青的手术技能,经常为患者们带来“期待中的奇迹”。在好大夫在线上,患者们给他写下了封感谢信,“我是华山西院住院号99****86的病人,今年75岁,垂体腺瘤3.0*2.0*2.0cm,且依附于两动脉血管,高血压且高龄,颅内手术存在触发脑梗的风险。王教授冒险带领团队亲自为我做手术,术后身体恢复很快,第五天就出院了”“我的功能性垂体瘤激素超高,特别罕见,位置在鞍区上方,经王教授手术,全部切除!还从大腿取脂肪进行脑内修补、缝合,一次到位,切除非常干净!不愧是国内垂体瘤的顶级专家!”“王教授不愧是‘神外一把刀’,我们是垂体瘤复发找到王教授的,这次手术直接做了全切,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不回答完患者的问题不睡觉”
他的患者,有人会在手术前写好遗书。“一旦知道自己得了垂体瘤,患者就觉得是脑子里面长了一个瘤。如果是身体其他地方,医生跟他讲良性的,他可能就没有这么害怕了,但是脑子里面长了个瘤,即便是良性的,患者也非常恐惧”,王镛斐深谙患者们的心绪。
“犹如晴天霹雳,才20多岁,脑袋里就长了肿瘤?”“必须手术吗,是否可以吃药治疗?”“一次能切干净吗,切不干净怎么办?”“手术中万一伤到了其它的神经,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每位刚刚被确诊垂体瘤的患者,都恨不得立刻找到“全中国最好的垂体瘤医生”,给自己一个答案。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王镛斐就是这样一位医生。虽远在上海,但因为互联网,他与患者们的距离变成了零。早在年,王镛斐就开通了好大夫在线,“处女座”的他,不回答完患者的问题不睡觉,即使白天已经做了一整天的手术,他也从来没漏掉过任何一个患者的问题,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写错过,他说“这件事已经变得像吃饭一样,必须要做,否则患者睡不好,我也睡不着”。13年来,他已经在好大夫在线上帮助了位患者。
刘明(化名)今年39岁,来自福建,两年前查出2.5cm*3.8cm的垂体大腺瘤,事业处于上升期、家庭幸福的他觉得命运仿佛和自己开了个玩笑,“要尽一切努力治好”是他当时唯一的信念。网上搜索、四处打听了两天,王镛斐是他听到和见到最多的名字,他决定通过好大夫在线向王镛斐寻求帮助。
“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需等床位1-3个月”,晚上十点钟,等到了回复的他喜出望外,但担忧也油然而生。
“王教授,人生病了,心就乱了,我和家人都害怕术后有残留复发而导致反复手术,我还年轻,是在承担整个家庭担子的时候,真不想一生被这个病缠着,所以还是想问下您像我这种情况,如果手术顺利的话能有多大的希望可以全切呀?”虽然知道答案很可能是“不能保证手术结果”,但刘明还是“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心中最大的顾虑。
“肿瘤全切概率70%”。原来,“不能保证手术结果”并不是一个标准句式。原来,有医生可以给出如此明确的答案。这个数字,让刘明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王教授,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手术,到时是您亲自做手术吗?”,他还想最后确认一遍。
“是的,放心吧”,最后一个问题也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刘明这才安心睡下。
两个月后的手术非常成功,回到家,他第一时间就是去王镛斐的主页留言,表达感谢的同时,更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患者看见。“王教授是一位态度很好、很儒雅的医生......最让我感动的时候是手术那天,王教授来看望我,他微笑自信地对我说,这个手术对他来说没问题,这份自信跟从容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同病房其他的病人都投来羡慕的眼神......现在出院10多天恢复很好,感恩王教授和您的团队!”
现在,他仍然通过好大夫在线与王镛斐保持着联系,定期汇报病情,约复诊的时间,“有了王主任,我心里就有了依靠”。
多学科联合,让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再好一些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你不仅要知道怎么把手术做好,还应该知道,对垂体瘤来讲,有时候不是单靠手术就能解决的”,对于垂体瘤手术治疗现状,王镛斐给我们“泼了一小瓢冷水”:功能性垂体瘤合并有很多全身疾病、需要严密随诊监测;无法获得手术缓解的病人需要其他综合治疗;虽然绝大部分患者的垂体功能术后都可以保全,但一些复杂、巨大、反复手术的垂体瘤,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的概率相对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缓解率,控制残瘤复发,满足患者术后生育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神经外科需要与内分泌科、放射影像科、放射外科、妇产科、生殖医学科等多个垂体瘤诊治相关科室强强联合,协同治疗。
以前,这些患者需要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一圈兜下来,至少也得一个月时间,患者往往已经筋疲力尽,心力憔悴”,对治疗效果近乎“贪婪”的王镛斐,一直梦想着可以拥有一个垂体瘤多学科诊疗中心,他也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终于,年12月5日,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华山·金垂体融合病房”医院西院成立。每周,王镛斐都会和内分泌科、影像科、放疗科的三位教授一起出联合门诊,从术前评估、到手术,再到术后的长期监测和康复,在这里,患者们的垂体瘤问题可以得到“一站式”解决。不仅如此,现今华山金垂体融合团队的诊治特色已经涉及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垂体下丘脑复杂病变在内的所有鞍区疾病。
“医院医院的感觉”,患者们之间经常这样分享。“我们这都快变成了4A级‘景区’,患者们出院前都会拉着我们在金垂体融合病房护士台一起合影,说是要‘打卡拍照’”,王镛斐引以为傲地说道。
如今,除了要在华山·金垂体继续创造更多奇迹外,王镛斐还在继续着他的垂体瘤探索之路:难治性垂体瘤是否有更好的手术方法?有没有一种药物,能最终让垂体瘤的患者们不用手术?......
“愿意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他”,这位来自江苏南京的患者在好大夫在线上的留言,现在,我们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