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与其恐惧于新冠所谓的后遗症,不如户外大口
TUhjnbcbe - 2024/9/14 0:53:00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历史的走向突如其来。

就在我们以为,原有的疫情防控政策要延续到明年第一季度,最早也要等到明年4月份全面开放的时候,南国的广州,打响了第一枪。

几乎是一夜之间,广州、北京、深圳、成都、乌鲁木齐,都较大力度地放宽了核酸检测时限要求,并且对出入公共场所、共同交通,只要求是绿码,不再查验行程码、也不要求核酸检测的时效了。

方舱里面的人,转为绿码,改为居家隔离;

核酸检测点,一个接一个地从街头消失。

人人纷纷走上街头,深吸一口深冬里的新鲜空气,神情有点恍惚,不敢相信为期3年的疫情防控生活,即将成为真正的历史。

3年严格居家、足不出市的生活,除了第一年年的生活片段画面,还依稀停留在我的大脑记忆中;

安静下来回想,和年,我到底经历了哪些,脑中居然是一片空白,就如同一张白色的薄纸,没有厚度、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我深感幸运的是,哪怕是没有疫情的年及之前,我为人处世一向小心谨慎,无论作何决策,就把可能的风险防范摆在第一位。

疫情来临后,我的小家,几乎没有外债,告别了创业,房贷额度很小,固定资产很少,手中全是流动性极强的现金,工作稳定,第一个孩子在年才降生……

我谨小慎微的心理特质,帮助我安然度过历史罕见的3年冲击。

但是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无数个体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起伏。

在过去的3年时光里,我不愿意讨论宏大叙事,也不愿意只唱颂歌,只想为弱势群体发出声音,在一片谣言、劣质信息中传递出客观、理智的声音,安抚焦虑的集体情绪。我可以自信地说,过去3年关于疫情的每一篇文章,不仅在过去成立,现在靠谱,未来依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今,大疫三年行将结束,我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最后一件事情。

新冠,有所谓的「后遗症」吗?

如果说有「长新冠」,值得担忧吗?

2

根据字面含义,后遗症指的是:大病经过治疗后,依然遗留下的症状,未来需要进一步治疗和康复。

如果一种所谓的疾病或者病毒,在罹患了之后本身就没有任何不适,或者是无症状的感受,难道康复了之后还要继续治疗吗?

当时都没有症状,未来反而有后遗症?

从基础逻辑上就完全说不通。

我们从果断打响第一枪、锐意改变的广州城数据说起。

截止今年12月2日,广州累计报告了16.27万例阳性感染者,只有4例是重症、危重症感染者,其余的几乎全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也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是被动去检测核酸的CT值,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已经新冠Omicron病毒阳性了。

广州的数据,和明哥在以前文章中披露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大中华地区的数据,是完全吻合的。

病毒检测呈现阳性结果时,都无症状;

将来自愈转阴了,你告诉他们会有后遗症?

我们做个极端的假设,假设这4例危重症不幸逝世,那么广州的新冠死亡率是十万分之2.5。

根据年的卫健委健康年报统计:

大陆妇女生育死亡率是十万分之16.1;

婴儿死亡率是十万分之;

肺结核死亡率是十万分之;

所有乙类传染病的死亡率是十万分之81.5……

为一种有症状率、危重率、死亡率,比所有已知的乙类传染病还低的Omicron病毒,担心会有后遗症,那还不如走路时担心被雷劈中的概率。

究其根源就在于,新冠病毒,从最原始的Alpha毒株,进化到Delta毒株,再到Omicron毒株,尤其是最新的BF.7变异株,根本不进入人体的肺部,而仅仅停留在上呼吸道,大约维持3-5天。

严格来说,病毒进化到Omicron毒株了,已经不能把引起的症状,称之为: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

连肺部都不进去,哪里来的肺炎呢?

那么,互联网上充斥着公众视野,用简体中文版本写就的各种文章,都在渲染「新冠后遗症」的可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在英文环境下,根本不存在「新冠后遗症」的说法,而只有两种说法:

LongCovid;

PostCovid。

分别可以翻译为:长新冠、新冠后期不适感。

将这两个英语术语,简单直接地强译为中文环境下的:后遗症,虽然加强了理解,却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意义。

那么,在美国、欧洲各国的后疫情时代,号召公众不要麻痹大意,继续谨防长新冠,指的是哪些不适感呢?

我翻遍了美国白宫、美国CDC、欧盟、英国NHS、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报告,长新冠的主要不适感包括:疲劳、呼吸短促、头晕、无法集中注意力、抑郁、焦虑,等。

调查长新冠的方式,主要依靠曾经是阳性患者的人,参与问卷调查,根据主观感受,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填报上传的。

对这些不适感的调查,医院、专业人士来确诊、溯源、确定因果关系的。

主观性极强;

没有对照组;

无法确定不适感的真实原因。

哪怕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欧美大疫1年,学生居家网课,公众居家非必要不外出,政党互相用疫情作为攻击工具,谣言满天飞,是个正常人也会变得抑郁、无法集中注意力、疲劳,也会有所谓的后疫情时代的综合征。

即使有明确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那么正确的做法也应该是排除被调查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或者人生变故,比如:流行性感冒、失业降薪、躺平拿了2年政府的救济后对重返职场有抗拒心理,等。

并且,每一个国家在身亡时检测有(DieWith)新冠病毒的人,绝大多数是年纪在60岁以上,本身就具备多种严重基础性疾病(脑血栓、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的老人,他们都不一定是直接因为新冠病毒致死的(DieOf)。

由于自身免疫力强,而治愈的老人,势必存在心理阴影,加之本身就年老体衰,脏器和身体组织的机能下降,那么在接受调查时,也很容易将自然原因导致的身体、心理不适,归结于长新冠综合征。

如果曾经阳性过的新冠感染者,真的具有中文含义下的「后遗症」,比如男性生殖器尺寸变小、肺部阻塞、其他脏器或者神经系统受损,别说欧美国家了,就我们中国,3年下来的Omicron毒株,不说千万感染者,百万感染者是有的,医院ICU,有的在方舱,有的是居家隔离,假如阳性转阴后还真的有非常明显的、可以唯一确定因果关系的后遗症,那他们会就这么沉默下去吗?

与之相对比的是,当年的SARS病毒,来得快去得快,但是当年因为激素治疗而留下后遗症的患者声音,我们现在依然可以从新闻报道上听说。

之所以公众依然对所谓的「新冠后遗症」具有恐惧心理,一方面是我们的科学素养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媒体,为了流量吸引眼球,要么将国外的新闻掐头去尾、胡乱翻译,要么编造各种冲击读者感官的案例,来恐吓读者,让读者们交付出安全感,以便继续被这些媒体所控制,从来为后续要推出的内容,进一步吸引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其恐惧于新冠所谓的后遗症,不如户外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