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济南日报」
“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呈现的更为残酷。”
“我爷爷就是当年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
“虽然电影很长,但历史不能忘,不敢忘!希望通过党报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目前,电影《长津湖》正在影院热播。市民辛欣观影后,了解到济南日报启动以“守一颗初心圆百个心愿”为主题的“党报帮您办”行动,向本报打来电话,希望通过济南日报向广大读者讲述她的爷爷与长津湖战役的故事,致敬英雄,珍惜老一辈人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
辛欣告诉记者,爷爷年仅15岁就当兵离开了家乡。解放战争时期,爷爷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弹片炸伤头部,昏迷数天后奇迹生还,但头部的几枚弹片直到去世也未能取出。渡江战役时爷爷再次受伤,后被部队安排在上海养伤。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尚未痊愈的爷爷又跟随部队远赴朝鲜战场。
根据爷爷的讲述,如同电影里呈现的那样,当时志愿军的口粮是每人一天一个熟土豆,不等运到前线,土豆已经冻成了“石头”,硬到稍不留神就能硌掉牙。“爷爷和战友们把土豆揣在怀里,焐热了再一点点地啃。”辛欣讲述道。
电影里没有提及的一个场景,辛欣的爷爷曾这样讲述过:当时美军为抵御严寒,使用的是保暖性极强的羽绒睡袋。志愿军发现,美军在睡觉的时候习惯将头全部蜷缩进去,这便成了志愿军歼击敌人的有利时机。当睡袋被子弹打穿,漫天飘落的羽毛见证了一场冰与血的洗礼。
辛欣的爷爷在战后被评定为二级甲等伤残军人,由于战时负伤的弹片嵌入脑部神经组织太久,他患上了严重的后遗症,经常一天多次倒地抽搐,严重时会短暂停止呼吸。巨大的病痛与战后创伤持续折磨了爷爷几十年,直至去世。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换来子孙后代和平安定;71年后,透过光影回望历史,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看完电影后,辛欣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朋友圈写下了千余字观后感,缅怀先烈,感恩和平年代。(本报记者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