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是执拗啊,不正义的和平也比正义的战争要好。”没想到还会看到这样的今村昌平,很正常,很温情,内敛且传统地热爱生命,有点像核爆后遗症版的《最爱》(或者说反过来)。
庄吉临死前质问道:“美国为什么要往广岛扔原子弹呢?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这段话给我印象最深,而最喜欢的细节是闲间每天按时听7点的广播报时调钟表这个习惯,一种对于时间和社会约定的执念。
《黑雨》是一部又哀又冷的一部片子,北京剧院空调吹得皮凉,今村昌平的电影看得人心冷。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物化成黑雨向每个普通人身上袭来,只可惜那些发动号令的人永远也理解不了这般残酷……
改编自井伏鳟二的日记体小说,和小说相比改动不小。小说很大篇幅描述了叔叔闲间重松目睹了核爆后两天的惨相,电影强化了核爆后遗症对家庭和个体命运的影响。电影的配乐是日本著名作曲家配乐大师武满彻。
今村昌平并没有抚慰伤痛,反倒通过融入一些黑色幽默的表达让伤痛更疼了一些。黑雨之下无人幸免,核辐射不仅对肉体造成伤害,对无辜平民的心灵重创更加难以平复,好像一枚病灶,深埋于肌理之下。军国主义犯下的累累罪行,最终却要平民买单,不幸的是,这样的历史仍在反复上演。
这次的今村昌平像黑雨一样肃穆沉重,他的镜头毫不闪躲地呈现了两个人间炼狱,一个是8月6号那天的,一个是8月6号之后的。核爆一旦发生,便一定不是只发生在当时当地,还有无数的不定时炸弹出现在人的身体和神经中。
他提出了一个我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但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永远没有人能找到,就像片尾那注定不会出现(在黑白片中)的彩虹一样。鲤鱼跃出水面,芦花漫天飞散,生命明灭无声息。与小津完全不同的是,影像、主题、思想的全面反抗。
断壁残垣之间充满了逃难的人、将死的人以及扭曲焦黑的尸体,尽管做了心理准备,还是很难面对这人间炼狱的实景;大篇幅的剧情放在5年之后,表面上已经恢复平静的生活,“原子病”以及战争的阴影还是像恶鬼一样纠缠着,尽管能推测核爆辐射的致命伤害,还是忍不住感到,仿佛只是内心的恐惧和痛苦,就足以折磨他们接连死去。
“只要对面山上出现彩虹,矢须子的病情就能好转”,结尾这个几乎是幻想的“希望”更显悲凉了。
不悲不哀亦不伤,也非自怜自艾或怨天尤人。只是浸没在绵延的阴影、疼痛、压抑、忧郁、恐惧和绝望中的健忘的人。今村昌平唯一一次放弃了宣泄式的聒噪与喧嚷,以镇定克制的真实姿态与独到的战争视角站在了小津安二郎的镜面,展现一种深邃、静谧又沉重的观察与省思,为其最出色的杰作。
黑白色调使得影片有了年代的质感,同时又对一些惨烈镜头形成了比较好的缓冲(旁边的小姐姐一直在捂眼睛)。原子弹爆炸后惨烈的场面,以及对人身体和心灵的绵长影响,都让人对战争有了更多的反思。军国主义应当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挺黑泽明的故事,但这里没有仗义的英雄,没有救世的医生。只有病入膏肓的疯子、战争创伤的傻子、和手足无措只能钓鱼的老者。“冲啊,冲啊”矢须子扬起的蒲公英,正是关怀降临的时刻。但彩虹并没有出现,一切也仅此而已了。
核爆对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非常具体的艰难生活,而比起已经发生的痛苦,最可怕的是即将到来的、未知的痛苦,这种预感和想象让痛苦加倍。女主完全不知道自己将会什么时候发病。很多情节荒诞得令人不寒而栗——害怕引擎声而变回战时状态的人、谈恋爱结婚要遭到传谣的人、尸体堆、恐怖的雕像
导演今村极善于用诡异的面具、雕像来营造恐怖的气氛,也用鲤鱼来代表重生和希望。战争过去了,留给人的痛苦却是永远无法消解和忘记的。致那些苦难中纯净的心和无辜的人们。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