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982年,台湾一老人送其妹骨灰回大陆,
TUhjnbcbe - 2024/12/16 19:12:00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www.xxzywj.com/

前言:

年,台湾一老人乘坐飞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机场,连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他手中捧着的骨灰盒。老人回大陆的消息惊动了中央,中央对此十分重视,立即为骨灰主人补办追悼会。

萧明华

追悼会上,中共中央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直到这天其亲人才知,她是中共地下党秘密情报员。之后,骨灰被移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没有写平生,只有其战友书写的三个字:归来兮!

骨灰主人是谁,中央为何如此重视?

身陷囹圄,想方设法护送战友撤离

年2月4日,一阵敲门声敲响了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的宿舍门。不久,一位穿着围裙的年轻女子开了门,看到来人,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哥哥嫂嫂你们来啦,我等你们好久了!”萧明柱与妻子梁尉香牵着三个孩子的手走进房间,边脱外套边说:“今天是我生日,本该我请你们吃顿好的,反而要劳烦妹妹你给我们做饭吃。”

女主人萧明华知道自家哥哥是在开玩笑,索性也开玩笑道:“不急,等你吃完了给钱就行。”众人听到这话都纷纷笑了起来。

一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正在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忽然一阵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了这欢声笑语。

萧明华心头一颤,本能让她立刻做出反应,对一旁的丈夫于非说:“来者不善,你从后门走。没有我的亲笔通知,谁叫你都不要回来。”而后又不忘嘱咐丈夫注意后门外面的晾衣竿。他们曾经约定过,如果晾衣竿晾着东西,就说明家里很安全,要是没有,就表示有情况。

之后萧明华又让哥哥继续刚才的话题,做出一副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假象。

敲门声又开始响起,萧明华大声回应道:“谁呀!”随即打开了门。门外是两个陌生人,进门后就开始左右打量,当看到饭桌上坐着的男子不是于非时,才开口道:“于非教授在家吗?省社会处的鹿先生想找于非教授请教一下问题。”

这两位不速之客话里很是客气,但眼神中却透露着冰冷的光。萧明华瞬间明了,冷静地回应道:“他不在家,到台湾大学拜访一位老师去了。”

见房间里没有于非的身影,两位陌生人这才告辞退了出去。萧明柱一家吓得不轻,脑子里面一片空白。萧明柱只听萧明华说:“万一出什么事,千万不要冲动,有人问起你和我的关系,你要坚持说咱们是兄妹,只在经济上接济过我,其他你什么都不知道。”

在隐藏身份方面,妹妹萧明华要经验丰富得多,萧明柱虽然担心妹妹的安危,也只能照办。不料,这场风波来势凶猛,萧明华将所有人都保护得极好,自己却身陷囹圄。

两天后深夜,萧明华被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逮捕了,在被逮捕前,她还不忘从晾衣竿上取下“晾好”的衣服,从容不迫地上了军车。

萧明华被捕,作为哥哥的萧明柱也没能逃得过,他被带到大狱中严刑拷问,但萧明柱坚持称他与萧明华只是兄妹关系,什么也不知道。由于保安司令部确实没有证据表明萧明柱有嫌疑,只能将其放了。

但萧明华没能躲过这场灾难,她在狱中受尽了酷刑。在狱中的勤杂工,曾亲眼看着萧明华被吊在梁上,双臂被打得铁青,嘴巴外面是已经干涸的血。手指、胳膊、身体各处都能看到淤青,敌人还不让萧明华睡觉,试图对她实施精神折磨。

在狱中,萧明华煎熬地度过了天,每天都要承受各种刑具的折磨,只能每天用写日记的方式表达痛苦。

作为一个中共地下情报人员,萧明华最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最牵挂的还是于非和党组织的安全。很快她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趁探监之际,将一只还剩七颗鱼肝油丸的药瓶托人带出去,说要按这种牌子再送几瓶给她。

其实这是萧明华对于非作出的最后一个暗语,萧明华是嘉兴人,方言口音中的“七”与“去”十分相近,“鱼”与“于”同音,因此两个字连起来就是“于去”的意思,她想要党组织尽快安排于非离开。

探望她的同志知会其意后,感动得掉下泪来。

如萧明华所愿,于非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穿过急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几次逃生,顺利将军事情报带回了大陆,并得到了解放军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这份重要情报对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有着巨大的帮助。庆祝解放那天,于非失落地站在海岸边遥望着台湾的方向,此时台湾那边传来消息,萧明华英勇牺牲了。

从萧家宝贝到红色英雄

萧明华年出生于浙江嘉兴,祖籍为广东潮阳。萧明华的父亲萧子山在即将成年的时候双亲因病身亡,只留下他与弟弟萧子坚相依为命。

父母的丧事办完后,家中已经变得一贫如洗,为了能将弟弟顺利养大,萧子山与萧子坚背井离乡到处漂泊。清朝光绪年间,有许多被迫离开家乡的人,萧子山就带着弟弟与难民为伍,一路来到了上海滩。

萧子山本想在上海寻找亲友帮助,没有想到上海满大街都是因为经济萧条而失业的人群。要在这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犹如登天,于是萧子山只能从底层做起,各种活计都干,挑水、打捞、小贩等工作都做过。

上海做不下去萧子山就辗转于各个城市,终于他在浙江嘉兴孝子桥河畔的凤家桥落了脚,还在这里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家庭手工织袜作坊。攒了点积蓄后,萧子山在朋友的介绍下娶妻生子,生活还算美满。

萧明华一共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幺女。三个哥哥先后被父母送进了小学,毕业后又被送到了季州中学读书。萧明华的姐姐小时候得了重病,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需要有人照顾。

家中事忙,哥哥们又要念书,照顾姐姐的责任就落在了萧明华的身上。萧明华聪明懂事,小小的她就会洗衣做饭,为父母承担家务,父母和哥哥们都非常疼爱她,给她取了个乳名叫“华宝”。

这个名字一直陪伴她到上学,念书那天,教书先生重新给她起名为明华。萧明华的童年还是比较安定的,但随着后来军阀混战,家中唯一能够挣钱的小作坊也破产了。萧子山带着一家人搬迁到了河南开封。

生活的艰辛和混乱的世道,都没有将萧明华一家打倒,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萧明华在学业上努力拼搏,于年考上了重庆师范学校。

毕业后,萧明华因为优异的成绩被学校选送到国民政府教育部师资训练班,专攻国语注音符号的应用教学。

白天,萧明华在教书中总能听到外面炮弹的轰炸声,所有学员就躲在防空洞中学习。在教书的过程中,萧明华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逐渐激发了心中革命热血。

年,萧明华考入四川省江津县白沙镇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这里汇集了抗日以来陆续入川的知名学者,陈独秀也曾在这里教书。在文学素养的熏陶下,萧明华决定用手中的笔当做砍杀敌人的利刃,她的第一批散文、杂文、小说就是这里完成的。

萧明华

在这里萧明华结识了《黄河》月刊的主编谢冰莹,谢冰莹在北伐战争时所写的《从军日记》、《一个女兵的自传》对萧明华的影响颇深。

白沙镇女子学院的这段经历,是萧明华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从这里开始,她的革命思想有很大的觉悟,为她后来坚决参加革命奠定了基础。

年,萧明华决定北上完成她的大学梦想。考入北平师范后,萧明华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运动,在这里她认识了改变她命运的人朱芳春。

朱芳春的公开身份是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授,实际身份是我冀中军区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朱芳春成熟稳重、做事干练、思想觉悟非常高,萧明华受到了朱芳春不少启发。朱芳春还给萧明华送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其中就有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

萧明华(前排右一)朱芳春(前排左一)与萧明柱一家

当阅读《新民主主义论》时,萧明华很是兴奋,每天捧在手上一字一句认真读着。对于朱芳春的身份,萧明华早已知晓,她不止一次想要朱芳春为她申请加入组织,但始终没能成功。

直到年,萧明华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朱芳春赶到图书馆郑重其事地对她说:“根据你的多次要求参加革命工作的愿望,组织上同意从事军事情报工作。”为了让萧明华考虑清楚,他详细讲明了情报工作的危险性和艰难程度。

朱芳春告诉萧明华:“情况就是这样,你可以考虑几天再回答我。”不料萧明华立刻回复道:“没有什么可考虑的,我已经决定了,否则也不会多次申请。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奉献给党。”

“多少像李大钊、闻一多先生的烈士都前仆后继地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死,我也是一样,生死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朱芳春

听着萧明华坚定的话语,朱芳春很是欣慰,他让萧明华坐下安排入党事宜。

年,国立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著名作家台静农先生和他的助教廖蔚卿热烈邀请萧明华到台湾任职。此时大陆解放在即,国民党唯一的退路就是台湾。

萧明华收到邀请后,意识到这可能是唯一一次进入台湾扩大党的影响的机会,于是立即提出到台湾开展工作的设想。朱芳春认为此举虽然危险,但他们最不怕的就是危险,因此他积极帮助萧明华一起向上级汇报。

他们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党组织希望让萧明华先去台湾站稳脚跟,视情况而定,再决定之后发展。

几个月后,萧明华告别家人朋友乘船到基隆港与廖蔚卿碰面。她在廖蔚卿的带领下,一起看台静农先生家拜访,台静农的妻子还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期间,台静农先生为萧明华提供了两个职位,一个是台大国文系任助教,另一个是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助教,唯一条件是需要开课。

经过深思熟虑后,萧明华接受了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的职位,并在这里开启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两个月里六次送出绝密情报

萧明华在台湾稳定之后,就利用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得到了一处比较隐蔽的住所,可以更好向组织传递情报。而在大陆方面,朱芳春由于组织学会运动被傅作义盯上,为了躲避追捕,组织决定让朱芳春去台湾暂避风头,与萧明华并肩作战。

朱芳春化名为于非,与萧明华一起领导台湾的地下工作,但他们接触时间长了,就引起了不少舆论。为了不暴露身份,组织决定干脆让两人假装日久生情,结为夫妻,这样除了方便行动,还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从此,于非和萧明华就在组织的安排下结了婚,在外人看来就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当时,台湾举办了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会”,并经常开办一些讲习班或讲座。于非和萧明华认为这是一个宣扬革命精神的好机会。

通过讲座,他们可以认识和接触到很多青年志士和文教精英,同时还可以联系那些原些就与我党交好的革命志士,两全其美。

年,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到了宝岛台湾,局势变得非常紧张,留在台湾的于非和萧明华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组织的进一步指示了,如果再得不到消息,他们很可能因为盲目行动而暴露身份。

聂荣臻将军

就在这时,聂荣臻将军亲自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台湾和大陆沿海岛屿的军事情报。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国民党将要败退台湾,如果进行顺利的话,台湾也即将迎来解放。

收到命令后,于非和萧明华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互相配合默契,不久就获得了国民党的《海南岛防卫方案》等绝密情报。

其中还有一份情报十分特殊,是当年日本侵占台湾时,日本按照台湾比例所画的十分精确的地图,就连什么地方有几棵树都描绘得非常清楚。日本人在投降后就将这份地图交给了蒋介石,如果解放军有了它,那么解放台湾指日可待。

为了这份地图,于非和萧明华费了很大的力气。这份地非常重要,国民党将其藏匿得非常隐蔽。平时除了少数几个作战参谋有机会接触,其他人要看必须经过参谋总长的批准。

于非获得可靠情报,这份地图藏在一间密室的石墙内,用两把锁牢牢地锁着,而且最困难的是这两把锁的钥匙是由两个不同的人拿着。

经过于非和萧明华的精心策划,他们终于获得了这份地图,并着手将地图进行密写和包装。萧明华连续几个日夜的奋斗,终于将情报全部整理完毕,趁着年的新年,放进了伪装良好的“航空箱”内。

如何将情报安全地送回大陆呢?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在解放大陆与台湾附近岛屿之前送到组织手里。

这时,他们将目标放在了一个将要回大陆探亲的老妈妈身上。于非化名赵光邻以老妈妈亲戚的身份护送其回到大陆,他们先到了舟山,后又从舟山搭船到达了上海,过程极其艰难。

于非将情报交给了吴克坚后,又返回了台湾继续隐藏身份获得情报。从年12月到年1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于非和萧明华连续6次送出了情报,对解放海南岛及附近岛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由于台湾部分地下工作者身份被暴露,于非和萧明华的身份也被发现。萧明华为了保护于非,自己却被敌人逮捕。就义前,萧明华还为自己三个可爱的侄子侄女一人织了一件毛衣,还劝慰其他狱友祝她们早日获得自由。

年11月8日凌晨,萧明华和其他三位地下情报人员被判处死刑。其哥哥萧明柱在她死后,将她的遗体偷偷焚化,含泪将其骨灰放在骨灰盒中保存。

萧明柱在收拾妹妹狱中遗物的时候发现,在萧明华写的日记中夹杂了一封遗书,其中有句话让萧明柱瞬间泪流满面,她说:“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留在台湾吧!”

年,萧明柱再也忍受不了对家乡的思念,带着萧明华的骨灰乘飞机回到北京。接机的人是他们的大哥,他将骨灰盒交给大哥失声痛哭起来:“大哥,是我不好,没有保护好小妹!”而就在这天,萧明华的家人才知,他们最爱的“华宝”竟是一位光荣的中共地下工作者。

此事惊动了中央,中央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并安排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于非再次作为朱芳春的身份出现,他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9月16日,在萧明华牺牲32年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中为她矗立起了一座墓碑,墓碑的背面没有写她的平生,只有战友朱芳春手书的三个字:归来兮!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2年,台湾一老人送其妹骨灰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