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非必要,不囤药之后,医药商业股如何行
TUhjnbcbe - 2024/12/21 17:53:00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财健道,作者|李晨

“请问连花清瘟有现货吗?”

“我买的抗原怎么还没到货?”

“为什么你们药店所有退烧消炎的药都断货了!”

囤药心理驱使之下,可以想象药店的生意有多好。

资本态度,则更能说明问题,最近一个月来,医药商业股涨幅惊人,11月11日-1月9日,1个交易日中,医药商业(申万)板块上涨10.03%,走出了一条漂亮的增长曲线。

整体增长的同时,亦不乏强烈震荡存在。例如11月日-3日,医药商业板块走出两连阴,分别下跌了3.13%、.90%,1月6日更是下跌了4.57%。

大起大落之下,未来,医药商业股的长期投资价值究竟如何呢?

01从“二十条”到“新十条”

医药商业股的火爆冬季

本轮医药商业股整体增长的主要原因,源自疫情防控政策的一系列变化。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下称“二十条”)

其中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自此,“囤药潮”启动,其中以新冠常用药物名单中的“常客”连花清瘟尤甚。彼时有媒体报道,石家庄部分药店的连花清瘟甚至出现了断货情况。

连花清瘟背后的以岭药业(.SZ)也在11月14日-15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在“二十条”发布的10天之后,11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在4个文件中,“抗原检测”成为高频词汇。

例如在附件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1次抗原检测。”

这也让包括九安医疗(.SZ)、易瑞生物(.SZ)、万孚生物(.SZ)等“抗原股”火了一把,这三家企业在11月1日当天股价分别上涨了10.00%、7.8%、1.48%。

无论是新冠常用药物,亦或抗原检测,反映到终端,都离不开药店这个关键渠道。因此,二者在股价大涨的同时,便带动了医药商业股的涨势。

11月11日-11月1日,医药商业(申万)板块涨幅为8.6%。

紧接着,各地积极调整“四类药品”销售规定,则再为医药商业股添了一把火。

1月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力表示,从1月1日起,市民到药店购药,包括购买《疫情期间需登记报告药品目录》内的37类药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只需佩戴好口罩,测温、扫码,出示健康码绿码就可以进入药店购药。

1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也发布消息,调整“四类药品”有关购买措施,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本市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1月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对线上线下“四类”(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药品购药人员,上海不再要求信息登记。

1月日-1月9日,医药商业(申万)板块涨幅为.03%。

如前文所言,本轮医药商业股大涨,主要源自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从而催生“囤药潮”的短期刺激,但从经济规律来看,无论“暴涨”,亦或“暴利”,都难以持续。

另一方面,“囤药潮”行为本身就缺乏科学性。

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十条”允许轻型病例居家隔离。根据国内各省市报告,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占90%以上。

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而言,出现了一些呼吸道轻微症状,如果不影响休息和正常生活,不建议首先选择自行服药,可以多休息、多喝水等待自愈。

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使感染新冠病毒也无需用药,也更不必大肆“囤药”。对肝肾功能异常或胃肠道疾病的人群,盲目用药甚至会适得其反,损害自身健康。

针对公众担忧的新冠后遗症的问题,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感染奥密克戎后会导致后遗症。

随着公众对奥密克戎病毒的认知不断加深,恐惧逐渐消弭,这波“囤药潮”恐难以持续。

0跑马圈地强者未必恒强

判断医药商业股的长期投资价值,还需从基本面观察。

政策方面,1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线上售药正式从“跑马圈地”阶段迈向有法可依的健康发展阶段,市场潜力也有望被进一步激发。

根据中国医药电商OO市场分析(9月数据),01年以来,中康CMH统计范围内的城市总体(OO市场)占线下市场比例已从年初%提高至5%,0年9月同比增速较8月有所下降,总体仍保持高增长趋势。

不仅如此,根据商务部文件要求,到05年,培育5-10家超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影响下,医药商业领域的个股,竞争会愈发激烈,分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拼内功”或将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从0年三季报来看,头部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扩大。老百姓(.SH)、益丰药房(.SH)、大参林(.SH)等,均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该报告期内,老百姓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6.10亿元,同比增长14.46%。

益丰药房实现营业总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18.3%。

大参林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上升19.93%;归母净利润9.3亿元,同比上升1.8%。

同在“百亿营收阵营”的一心堂(.SZ),则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的问题。

0年前三季度,一心堂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14.55%,实现归母净利润6.77亿元,同比下降11.33%。

值得一提的是,1月6日,医药商业股集体下滑,但在前三季度“百亿营收阵营”中,

一心堂的跌幅更高,甚至出现了跌停。

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与其近期股东减持有着一定关系。

11月18日,一心堂公告,公司持股6.03%的股东白云山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

1月日,一心堂再发减持公告,持股13.08%的股东、公司董事刘琼拟减持不超过.1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二线阵营”中,健之佳(.SH)也遭遇了净利润下滑。0年前三季度健之佳实现营收47.09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下降1.8%。这也是其收购唐人医药后的首份财报。

同在“二线阵营”的漱玉平民(307.SZ)业绩增长十分迅猛,同期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41.5%,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8.16%。营收增速高居所有上市零售药店之首。

尽管医药商业股整体表现尚佳,但也存在着“通病”,即负债率过高。

截止0年9月末,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负债率分别为66.1%、54.94%、63.60%、5.4%、73.00%、67.59%。

负债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源自于激进的并购扩张。

前三季度,老百姓及下属子公司共完成10起收购项目,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合计金额19.56亿元,收购药店家,最大一笔收购金额高达16.37亿元;

同期,大参林发生6起同行业投资并购事项;益丰药房发生两起同行业并购投资事项,涉及金额1.4亿元,涉及门店家。

一心堂则在9月7日宣布拟以不超过1.03亿元购买重庆宏声桥大药房所持有的81家门店资产及其存货。

健之佳于今年7月拟斥资0.74亿元收购的唐人医药,更是其上市后最大规模的单笔股权收购。

同月,漱玉平民也在收购了河南复生堂医药。

投资并购固然能迅速扩大规模,但负债式扩张也对企业的资金链形成了不小挑战,此前同济堂(.NQ)因激进扩张最终“爆雷”应成为前车之鉴。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必要,不囤药之后,医药商业股如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