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非典往事我们与冠状病毒的第一次交手
TUhjnbcbe - 2024/12/21 17:54: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522/86368.html
行业故事-No.01

董楼主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如今回头看17年前那场非典,其实很多问题在历史中都有过注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回顾非典时期的历史,分别是:

第一例报告“非典”病例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非典”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零号病人:第一例报告“非典”病例

12月17日,医院,一个刚转来的病人,浑身发紫,呼吸困难。慢慢的,病人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一脚踹断了病床边的铁围栏。

他叫黄杏初,35岁,是深圳一家酒楼的厨师,他一向身体强健,大约十天前,感觉浑身乏力。他以为是累了,回了老家河源,心想睡一觉就好了。可过了几天开始发烧,到卫生院一量——38.9℃。

卫生院诊断是重感冒,开了感冒药,打了退烧针。第二天,他非但高烧不退,还出现了呕吐、干咳的症状,卫生院建议其医院急诊。

年12月15日晚11点多,黄杏初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的急诊室。

他已经高烧多日,到医院时,满脸通红,浑身酸痛,呼吸困难,在家人搀扶下才能走动。

黄住院后,各种退烧药都无济于事,夜班医生只好用冰袋敷在了他的头上、胳膊、大腿、股沟等处,试图物理降温。拍片显示,黄杏初两肺有阴影。

经过两天治疗,黄杏初病情丝毫没有好转,两肺阴影进一步扩大,已经咳嗽到说不出话来。

为了不耽误治疗,医院决定把黄杏医院呼吸内科治疗,随车护送的是他的主治医生叶钧强。

于是,医院,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2月18日早上,医生决定为黄杏初插管辅助呼吸,但他烦躁反抗,几个人都按不住,医生给他打了镇静剂,才让他安静下来,顺利插上管。

没有经历的人可能不知道,插管是非常痛苦的一种治疗方式,拇指粗的塑料管插到喉管里,不能说话,养分要靠注射,呼吸靠机器将氧气压到肺里。为防止插管病人因痛苦而拔管,造成缺氧死亡,一般会给病人使用镇静剂甚至绑住手。

当人掉入河里时,越挣扎的越难救。12月19日,黄杏初醒来,考虑到他的表现,医生觉得有必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主治医生跟他耐心说了他的病情,希望他能积极配合治疗,否则继续使用镇静剂,极有可能损伤大脑。

黄杏初说不出话,点了点头。他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求生欲,硬生生挺过了最难的10天。

医院这边,叶钧强医生送完黄杏初,当天乘救护车返回了河源,到家已是凌晨3点。但是最近感冒病人特别多,呼吸内科人手不足,没休息多久,他又准时上班了。

没想到,叶钧强又接诊了一位郭姓患者,症状和黄杏初非常相像,也是发烧、咳嗽、肺部阴影。

郭姓患者病情发展很快,当晚检查支气管出现“玻璃样改变”。医院医生未曾见过这种病例,多方联系,准备将病人送到呼研所(全称:广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研所的所长就是钟南山院士。

12月21日上午,刚下夜班的叶钧强利用休息时间将郭某送到呼研所。一路上,郭某不停干咳,叶钧强时不时地用听诊器听其肺音。

12月24日夜里,叶钧强梦里惊醒,浑身打颤。妻子给他量体温,天亮时已是39度多。医院检查:白血球不高,双肺无病变,可能只是流感。前一天,叶钧强科里的护士也出现“感冒”发烧,因为怀孕4个多月,咨询过他如何用药不伤及胎儿。

12月26日,叶钧强开始咳嗽,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经院里专家检查,决定立即住院。

随后,医院都紧张起来:参与过黄杏初和郭某治疗的医护人员,先后有8人病倒了,症状全都一样,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肺部阴影。

医院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开辟隔离病区,对所有出现症状的医护人员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医院给所有医护人员发放了罗红霉素之类的消炎抗病毒药品。更令人担心的是,有消息说:黄、郭某两个病人,一个病危上了呼吸机,一个已经死亡。

医院不敢耽搁,1月1日晚拟定了一份报告,请求广东省卫生厅派专家来会诊调查。

不久,医院里的消息不胫而走,河源市已有传言说发“人瘟”了,药店罗红霉素脱销,有不良药店趁机哄抬药价,恐慌开始在社会中蔓延。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母亲跑遍了镇上所有药店,只为了买板蓝根让我泡水喝。

非典时期某药房贴出告示(图片来自网络

河源市市长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当地媒体包括《河源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报道了医院的真实情况,院长出面解释,这才慢慢消除了社会上的恐慌情绪。

1月2日,广东省卫生厅接到了报告,决定立即组织专家到河源,当天出发!省专家到达河源时,已经天黑了。各路专家不敢耽搁,立即对病人进行血清采样、会诊。同时,卫生厅也落实了传言,黄、郭两位患者并未死亡。

大家忙完已是晚上十点多,但依然没有明白是什么病。专家们对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当中35种传染病的症状,并不能找到一种传染病完全对上,这就导致专家不知道按照哪条上报。

1月3日,专家组起草了会诊调查工作报告,回卫生厅汇报。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没有流程,直至2月,政府才向外公布了疫情。

与此同时,叶钧强医生病情加重,被转医院,和当初他的病人黄杏初住到了同一间病房。

此时,进入身体恢复期的黄杏初,见到了他在河源的主治医生叶钧强,心情颇为复杂,他试图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叶钧强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叶钧强转来时,病情非常严重,高烧40度,呼吸苦难,两肺发炎,无法说话。当初,用在黄杏初身上的物理降温法,也用到了他的身上。叶钧强用了10多天才将体温慢慢降到38度左右,又用了半个月,才恢复到正常体温。他确实病得很重,直到3月23日,叶钧强才康复出院,住院时间长达90天。

1月10日,“大难不死”的黄杏初出院,却没有迎来“必有后福”。

黄杏初老家是山区,15岁就出门打工,当过矿工,后来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从一个杀鸡小工,慢慢做到了大厨,月薪上万。

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这次治病花了五六万,在家休息几天后,他就又去深圳酒楼上班了。当时的黄杏初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非典,出院单上写的是“重症肺炎”。尽管后来,“非典”的报道铺天盖地,他内心并不愿意接受自己得过非典。但他又怕自己传染别人,影响酒楼生意,跟老板讲过自己的担心。老板是同乡,颇讲义气,既然已经痊愈了便让他安心工作不要担心。

后来,酒楼属于违章建筑被拆了,黄杏初也就离开了。

不久,酒楼老板另选新址,又开业了。酒楼生意红火,一天入账几万元,老板想找黄杏初继续上班。而另一边,媒体也在满世界找他,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例报告“非典”病人。

记者找到了酒楼老板,老板也是坦荡:“黄杏初以前在我这儿做过厨师。”他没有想到这句话有多大影响。

各大报纸纷纷报道,酒楼名字、地址甚至照片都摆到了公众视野中。报纸登出的当天晚上,酒楼一共有6个客人。

媒体并没有就此罢休,报纸上还是大字写着“寻找黄杏初”,他们找不到人,就跑到黄杏初的河源老家走访。

疾控中心的专家也在找黄杏初,想要进行“溯源调查”。

内心倍感苦闷的黄杏初,拨通了当初主治医生“叶钧强”的电话。躲不是办法,叶钧强鼓励他,站出来直面困难。

黄医院献血

年5月23日,黄杏医院,捐献了自己的血清,面对媒体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与困苦。

尽管专家组在进行病例回顾时,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人应为佛山庞姓的一名病人,年11月16日即发现了,症状也是发烧、咳嗽、呼吸困难,但由于当时发病原因不明,会诊结果同《传染病防治法》中必须上报的35种传染病都不吻合,也就没有进行向上报告。

黄杏初作为第一例报告“非典”病例,被与果子狸绑到了一起,很多人指责病毒就是从他的厨刀下跑出来的。时至今日,黄杏初这个名字依然会被冠以“毒王”的称谓。

只是世间再无黄杏初,他本人不得不隐姓埋名,以求开始另一段平静的生活。

风暴中心: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

2月1日大年初一上午,医院(简称中山二院)内一名非典病人要被转送到中山三院。

呼吸内科主任李建国带着12层的口罩,亲自送病人下楼,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典往事我们与冠状病毒的第一次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