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送娃去解放天性,没想到,她被表演发脾气
TUhjnbcbe - 2025/2/10 17:34:00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nb.ifeng.com/a/20190701/7506223_0.shtml
上周,我给小叶子报了个“英语戏剧课”,一天1.5小时,连续6天,想着这种课形式好玩、娃不反感,还能顺便学学英语,一举多得~效果确实不错,去了才知道,孩子们要表演的故事是,《白雪公主》。我正想着,小叶子会演啥呢?快下课了往教室里一瞄,看她披了个金色的披风,看样子是皇后,我乐了:那个天天追问魔镜谁最美、然后听说白雪公主比自己美、气急败坏让她吃下毒苹果的皇后哟……这角色“好”啊,有挑战、有张力、有情绪,从我大学参加话剧表演的经历来看,过程应该挺解放天性的,在角色里去发发脾气,回家也能少点火结果第一课刚下课,老师就把我叫住了:“叶子妈妈,孩子主动认领了皇后的角色,她喜欢皇后的衣服,刚试了台词应该也没问题。就是家长在家得多陪孩子练练,小叶子太温柔了,声音也小,但皇后这个角色,需要有不同程度的脾气、有一段发现白雪公主死了还得哈哈哈哈阴险地笑,咱多帮孩子找找感觉哈,得放出来。”嗯,我第一时间和老公转述了老师的话,然后我俩的看法惊人地默契一致,“啥?小叶子太温柔了?不会发脾气?怎么可能……”从我写了那么多处理孩子发脾气的文章就能看出来,她贡献了多少一手素材……不过老师说的也是真的,在兴趣班里,小叶子一直是个挺招人稀罕、几乎不发脾气的小姑娘,一下课还爱坐那看绘本,很像“别人家的孩子”;不止是这个课,上舞蹈课、乐高课,老师也会夸她很有“集体意识”,下课了孩子们都往外跑,她会主动收垫子、收教具,不光收自己的、还会收别人的……守规则、和善、尊重他人……老师们提到的这些,都是小叶子的“优点”,但与此同时,我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些品质的“反面”,在她身上也都真切地发生过,比如:和弟弟抢东西会凶、想要的东西没给买会发脾气、不让看电视了会跺脚、玩具玩完了叫收好会抗拒故意不动甚至弄更乱……如果概括一下,大概是这么回事儿:在外面、面对不那么熟的人,都挺好;在家里,全是熟人,充分地解放天性……老公说,这不“窝里横”吗?光熊自己人了。哈哈,谁说不是呢?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撞上自己心情也不好、hold不住,真的会是灾难现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我越来越珍惜,这个在家会发、且能发出脾气的娃:因为,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在“系统”里,他们多么需要这样的表达与释放。小孩子会因为很多事情发脾气。如果只是就事论事,确实10件有9件,都是不至于、不该、多大点事儿啊、明明有许多其他的表达方式……可咱们并不知道的是,有很多“情绪”和“爆发”,是被“堆”到了某个点突然炸掉的,重要的不是那个点,而是前面累积了一座座小山,早就“蓄势待发”了:幼儿园还没放假的时候,每天晚上放学,小叶子都会在小区里自由玩耍一阵儿,然后通常过1个小时,我会喊她走、去上兴趣班,这个时候她会怎么回应,就非常不稳定了。道理都懂,兴趣班也是她自己选的,但有时就会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大爆发:“我不想去!我就是不想去!”为啥突然这么有情绪呢?——因为孩子已经度过了几乎一整个白天。从早上叫起、到出门催磨蹭、到幼儿园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强迫午睡、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出于服从权威、害怕批评、集体规则,她大多时候,都不敢声张和发泄,憋到一定程度,咱们的一句话,就容易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有的时候,我们都无从知道,孩子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最近小叶子同学的妈妈,发现女儿最近放寒假、有天睡觉时说“梦话”,叨叨害怕做错事、老师让厕所罚站。她怕是孩子胡说的,特地跑到我们群里核对,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事儿,结果一个、两个、三个,一堆家长冒出来,说问自家孩子,是有这么回事儿。小叶子之前从来没和我说过,但一问她这事儿,她也说有,再问她有没有被罚站,她又支支吾吾说没有。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也可能孩子也被罚站过,但因为不好意思、觉得是被批评了而不说,或者因为害怕而不说……我更关心的,是在看不见的很多地方,以及为人父母的过程中,可能的确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和正在承受的压力,是超过我们认知的。而孩子能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方法,又非常有限,本身也有着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够完全的“生理局限”,这个时候,能够通过“窝里横”的方式表达出来,相比憋着、藏着、瞒着,要好得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着急批评、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育,孩子“情绪安全”的一个重要港湾——家,就会慢慢地崩塌。当孩子无法相信,家人可以足够“接住”和“接纳”他们的想法和情绪,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更容易相信那些看起来“对自己好”的人、然后渐渐对对方所有的话言听计从,这其中会有相当一部分,走向咱们所熟悉并害怕的——PUA。正是因为不想孩子被迫“向外”寻求理解和支持,有底色的“我值得被爱”的信念,我更愿意去“接住”孩子的一切表达,包括发脾气:有时我会温和地共情、有时会陪孩子复盘、还有更多的时候,我在当下什么都不做,就是让她发泄出来……当然了,这也会对我们自己,提出很大的挑战:就是很多事儿,明明真的是孩子无理取闹、颠倒黑白、不对、不占理儿,我还要配合她,演这么一出“爱与包容”的大戏吗???我想和大家分享前段时间,我在“全脑教养”工作坊里收获的一个,脑科学和心理学专家所强调的,让我非常“治愈”的一个观点:——尊重孩子的主观体验。啥意思呢?就是孩子的很多想法感受,的确是主观的、偏离事实、甚至完全违背事实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尊重。带领老师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他女儿4岁的时候,有次乱发脾气、对爸爸出口不逊,被反复警告还不停止。结果他被惹毛了,顺着孩子咯吱窝抓起她,把她“按”坐在椅子上。孩子越挣扎,他按得越紧,直到想逼孩子冷静、停止大喊大叫、服从爸爸的权威。孩子挣脱不了,最后是妥协了。但这事儿有个后遗症,就是这个老师事后马上后悔,用了各种方式想要去修复:道歉、拥抱、陪伴……但孩子却被真真伤害到了,时不时就会冒一句,“我爸爸打我了……”老师都快哭了,“天地良心啊,我哪里有打?而且我们俩之间的冲突,也就那么一次……”可这就是孩子的内心OS啊,“爸爸不让我起来=打我”,而老师后来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彻底修复了这件事。他告诉我们,真的不能用一个成人的视角,去分析孩子“应该”怎么想;而孩子无论怎么想、对不对、是不是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倾听。我仔细想想,是这么回事儿,在我家孩子身上发生的“无厘头视角”,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明明经常给她买礼物,给弟弟买一次没给她,她会理解为“你们就只爱弟弟”;明明自己刚刚拼完一个复杂的小颗粒作品,到了新的步骤不会了,就气鼓鼓地说,“我什么都不会……”这要是真去掰扯,我能气死N回。但如果无论她胡说八道什么,我都先去“尊重”,感觉真的是不一样:孩子不是故意“看不见”,而是由于身高、心智、认知的局限,只能看见其中一部分,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看待每一件事,其实都在自己的“框框”里,不是全貌、不是完整的真相。所以,先去接住这部分,有机会再去通过体验、换位,让孩子看到更多,我们和孩子,都会更轻松一点。前几天她又说“你们只陪弟弟”了,我就挨个举例子,“哦,是哈,哎,钢琴课我是陪谁来着呀?乐高课又是谁呀?刚刚弟弟不在家,我又是给谁讲了故事呢?”如果不带着说教的意味,小叶子一般都会嘴角上扬、不会没完没了的纠缠。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发现“胡言乱语”表达、发泄的背后,孩子隐藏的那些需求。——当孩子被充分“看见”,她也就不需要一次次地,通过哭和发脾气来表达。陪伴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啊。但好在,我们也在成长、学习中。这个假期,我时不时就会和孩子玩玩情绪小游戏、桌游啥的,帮助她多多提升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觉察力。《白雪公主》也表演完毕,汇报那天我和她爸去观演,看着小叶子声音洪亮、皇后“凶”地挺是那么回事儿、又特别天真可爱时,真是很感慨啊!就像一个剧里,会有主角、配角、“好人”、“坏人”,但他们不是非黑即白的,好人也有“不好”的一面、“坏人”也有可爱的一面,大家共同成就了这部剧,孩子也是——接纳孩子“不如意”的部分,因为完美本就不存在,作为一个整体去爱孩子,爱优点,也爱缺点,如是,才是一个孩子拥有最稳固生命底色所必须的——无条件的爱啊!—END—作者:吉吉。全平台「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送娃去解放天性,没想到,她被表演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