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处境,充分证明了盲
TUhjnbcbe - 2025/2/11 17:29:00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孙悟空一直都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无法无天的美猴王。但是如果深度分析他在《西游记》中所面临的处境,就会发现他所面临的境遇其实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在很多时候都对他颇有针对性,然而唐僧的这种主观意识,却在西游团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造成了一种盲从效应。这样的状态对于孙悟空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煎熬的磨练。

自从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开始,一直到取经任务结束,唐僧对孙悟空的针对始终不曾完全消失,因此也就使得这种盲从状态一直存在于西游团队当中。

取经四人组的内部结构

《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虽然是一个只由四个人组成的小队伍,但是其内部结构却一点都不简单。如此也正好应了那句古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这个队伍中只有师徒四人,可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

在四个人当中,唐僧无疑站在最高的领导位置,可以对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发号施令,是可以剥夺他们继续取经的权利,这项权威当真是至高无上。毕竟人家可是观音菩萨亲自选中的取经人,而且还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长老转世,背景都不是一般的高。就连做过齐天大圣和天蓬元帅的孙悟空与猪八戒,在他面前都要低一个辈分,老老实实的当徒弟。

正所谓长短相较高下相形,没有平地,不显高山,那么既然有了高山,平地自然也就被凸显了出来。取经团队中有了唐僧这么一位至高无上的人物,其他人的地位自然就要低上很多,如此也就难免会出现众星拱月之态。

不过由于取经团队中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众星捧月,但至少还有一颗愿意衬托明月的星辰,此人就是猪八戒。二师兄在团队中可以说是一个出了名的保皇派,唐僧说东他绝对不说西,唐僧说一他肯定不说二,唐僧说孙悟空的不是,八戒也必然会从中添油加醋,煽风点火。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师傅有肉吃。猪八戒既然不想靠实力取胜,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投机取巧,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定的站在唐僧这一边,只要师父能到西天,就肯定不会把俺老猪丢在半路上。

其次咱们再来说一下沙僧,沙师弟在取经路上似乎并没有表示过非常明确的立场,属于那种非常客观的墙头草。唐僧在场,他就听唐僧的,唐僧不在场就听孙悟空的,如果孙悟空也不在,那就只好听猪八戒的了。总之人家把自己的位置摆非常正,既然在三个是兄弟中排行最小,就得拿出一副小弟的姿态,你们说的都对,我只是一个负责听话的。

也就是说,不管唐僧或者孙悟空和猪八戒做的决定对与错,沙僧都不会反驳他们的观点,更不会站出来指明任何人的错误,甚至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什么事情都不过多的掺和。

说了一圈,最后也就只剩下孙悟空了。他在整个取经团队中的处境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虽说这一路上一直表现尽职尽责,所有的苦活累活都是他抢着干,可在唐僧的心目当中,孙悟空显然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徒弟。因为两个人的意见经常发生冲突,双方闹矛盾的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甚至还曾经彻底撕破脸皮,差一点就走到了形同陌路的第一步。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他们两个人闹矛盾的时候,真的都是孙悟空的错吗?这个问题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其实大多数都是唐僧的责任,孙悟空就是一个背锅的。因为跟他站在队里面的不是别人,而是这个团队中的最高领导,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人。

唐僧身为领导的强大号召力,造成了让孙悟空十分无奈的盲从现象

让我们把《西游记》原著翻到第一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那一段情节。从这段故事当中就可以非常明显发现,身为取经团队最高领导的唐僧,对下属的号召力究竟有多么强大(尤其是对猪八戒而言)?

当时孙悟空将变成村姑模样的白骨精,一棒子打倒在地,瞬间把唐僧吓了一跳。我的天呐,这个大胆泼猴,居然敢当着我的面乱杀无辜。这是唐僧内心中的第一反应,认为孙悟空开着杀戒。

这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之所以能够认出妖怪,是因为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孙悟空两眼放出金光,直接看出了妖怪的本来面目,而是通过对方的气息进行辨别。

这一项本领很多神仙都具备,并非孙悟空的专利。而且所谓的火眼金睛,也只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熏坏了眼睛留下的后遗症,根本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神通,这一点《西游记》原著中早就给出了说法。

那么也就是说,在当时除了孙悟空之外,沙僧和猪八戒其实也很有可能了解到了真相,知道被孙悟空打死的村姑是妖怪变的。但是由于此时唐僧正处于暴怒状态之中,再加上孙悟空又和对方杠了起来,两人唇枪舌剑毫不相让。

所以看着这种局面,沙僧和猪八戒两个人都没有主动挑破真相,因为他们要给唐僧留足面子,毕竟人家是领导,自己今后还要在对方的手底下混饭吃。相比于沙僧的沉默,猪八戒的表现则更加直接,充分发挥了保皇派的本质。

他一上来就开始帮着唐僧指责孙悟空,那种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功底简直十分到位,直接给孙悟空贴上了一个滥杀无辜的标签。

如此行径不是盲从又是什么呢?不管是黑不问善恶,一直不分青红皂白,唐僧说什么他都支持,不惜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为靠上唐僧这一棵大树。

此时此刻,孙悟空虽然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但却也是百口莫辩,有理也说不清。因为在场的所有人根本没人帮他说话,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孙悟空之外,其他人全都倒向了唐僧那一边。盲从效应的影响和危害也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让是非对错混淆,让整个团队陷入了颠倒黑白的状态。

对的人有口难言,忍受冤屈;错的人却趾高气扬,理所当然。

孙悟空的态度

面对这样的情形,孙悟空却并没有为之妥协,反而非常坚定的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坚持着真正正确的立场,背负所有人的指责。也正因如此,使得他在后来的故事中一直都显得与整个团队格格不入,特别是在接下来与白骨精的两次交锋之中,无论他如何陈述辩解,始终都无法在立场上压倒唐僧,最终蒙受不白之冤,被迫离开了取经团队。

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始终坚持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真理,从不因为唐僧的身份而趋炎附势,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处境而改变立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在所有人都陷入盲从状态的取经团队之中,孙悟空的存在显得是那么醒目,那么特殊。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了,盲从效应对于一个团队和个人的影响与危害。

《西游记》中若不是有孙悟空这样一个敢于坚守正直的人,那么取经团队恐怕就会沦为一个看不到希望的集体,取经计划也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所以说盲从并不可取,每个人都有维护正义,坚守立场的责任和权利,切不可一味地摧眉折腰事权贵,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底线。这样做不仅害人,更会害己,属于自欺欺人的行为。

结语

《西游记》中的盲从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三大白骨精这次劫难难中,比如后来的乌鸡国一难中,猪八戒也曾经仗着唐僧对他的宠信,故意刁难过孙悟空,不让他去阴曹地府,而且还要让乌鸡国王还阳,否则就要唐僧念紧箍咒。虽说孙悟空后来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可是在回味当时的情形,唐僧和猪八戒两人,是否有联合起来针对孙悟空的嫌疑?但事实上,这种针对显然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也非常的过分。

不过对于这种针对,孙悟空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反倒以一己之力扛了下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对手的百般刁难,其实都在促进你的成长,是彰显自身能力的一个台阶。不要在意别人的态度和立场,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个世界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处境,充分证明了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