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一直就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一直都是不错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即使进入了更为高级的封建社会,耕织也绝对是头等大事。而我国的农业一直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到了现在也依旧如此。
不过随着步入现代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农耕所能创造的财富已经不如其他行业了,能供人们选择的职业也越来越多了,因此许多农村的青壮年放下了手中的农活选择去城市里面打拼,以此赚上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虽然这是个人的追求,但是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缺失的情况,有很多经济发展不怎么样的村子里都是年纪大点的老年人还坚守在田间种地。
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劳动力这一块,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回到家乡做建设,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助农的政策。
例如在中国沿袭了多年的农业税让许多农民感到难受,特别是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要缴纳税赋,实在是不合理。
因此早在年1月1日,国家就废止了《农业税条例》,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的征收,这绝对是减少了农民朋友们的负担,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除了取消农业税之外,国家还开始给农民一系列补贴,而现在国家也对当年明令禁止的焚烧秸秆行为作出了让步,出现了新的转机,这是什么情况呢?
在农村有过生活经历的朋友们或许知道,每到秋收季节,大家都在地里田间忙着干农活,每家每户也在讨论着今年的收成。
像我们主要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甘蔗、棉花等等农作物都是会产生秸秆的,而这个多余的秸秆也伴随着大家的收割而被剩下,部分有畜牧业的地区可能会用作喂食牛羊的草料,或者沤肥外,绝大多数地区对于这多出来的秸秆采用的处理方式就一种:焚烧。
在原来那个柴火少,煤炭没开采的年代,可能家家户户生火烧饭的时候还会用到秸秆。但到了现在,随着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农村中大量的秸秆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生火作用,于是很多农民干脆就地焚烧。
秋收之后在地里田间,没隔多远就有一大堆秸秆在燃烧,而伴随着这大量的燃烧,烟雾弥漫不说,秸秆的灰烬顺着热浪也都飘散到了空中,那场景还是比较吓人的,整个天都暗了下来。
虽然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但是在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的如今,许多大城市已经明令禁止燃烧秸秆了,原因就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对大气和人体产生一定的污染和伤害。
首先就是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虽然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但是在全球变暖加剧的今天,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肯定是需要进行处理的,并且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排放是最好的。
其次是会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伤害是很大的。然后还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引发雾霾。
像年就有新闻报道,在四川双流县大量燃烧的秸秆就影响到了飞机的航行,毕竟空中烟雾缭绕,安全隐患也更大,因此导致数十个航班无法起飞和降落。
各地区为了保护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就相继发布了禁止焚烧秸秆的实施方案,像江西省还建立了专门的奖惩机制,奖罚资金每年有万元之多。
除了禁止燃烧之外,国家也对秸秆处理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像之前说到的沤肥就是能发挥秸秆作用的重要处理方式之一,许多国内的专家也通过研究提升了沤肥的效率和效果,更多的秸秆重新回归到土地上。
在浙江省,对于秸秆还田还进行了补贴,一亩地可以拿到40块钱的补偿金,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当然是答应了下来。
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人们就发现,这虫害发生的几率是大大增加了的,不少粮食面临减产困局。
这是因为仅仅通过简单的打碎处理,原来依附在秸秆上的那些病菌和虫卵基本上不会被处理掉,所以又进一步导致了农药的滥用。为了解决这个困局,不少地方开始重新省视秸秆焚烧,并且根据情况设立限烧区和禁烧区,可以说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不过在限烧区内也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来处理,不然也要受到处罚。
结语
大量的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是可以确定的,但是禁止焚烧之后产生的新问题也是值得大家进一步研究解决的,秸秆还田显然只是一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秸秆近年来也有了许多用处,大到建材小到生活用品,在未来或许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不必当做无用之物一把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