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
67岁男性,0-IIc,食管鳞癌,35mm,pT1a(MM).
—
白光内镜表现
—
图1白光成像(WLI)内镜检查显示胸下段食管右壁有半周缘粗糙的红色凹陷病变。由于凹陷区的病灶肛侧稍隆起(箭头),怀疑肿瘤侵犯深度为黏膜肌层(MM)。
M-NBI内镜表现
—
图2NBI观察病变为褐色区域(图a、b)。ME-NBI,隆起部位可见B2型血管(图c)和B1型血管在其他部位(图d)。通过NBI检查,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上1/3的MM或SM1。
碘染色
—
图3碘染色后,病灶呈淡红色,呈碘不染区。病变在最宽部位周长超过一半(图a)。吸气像(图c)。
术前诊断及ESD
—
病变为0-IIc型,胸下段食管右壁0-IIc,大小30mm。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浸润深度一致。大范围MM。既往院内病理诊断为活检标本鳞状细胞癌。颈部、胸部和腹部增强CT扫描显示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由此,诊断该病变为日本食管癌分类第11版的cT1N0M0C0[1],并作为内镜下切除(ESD)的指征。
图4ESD为了预防ESD术后狭窄,将80μg曲安奈德注射到黏膜缺损内及周围的残余黏膜下层。随访检查发现,ESD溃疡在术后2个月内无狭窄愈合(图c)。
病理诊断
—
图5病理学上病变大小为33mm×22mm(A)鳞状细胞癌形成的肿瘤巢浸润肌层黏膜(图c,d)。肿瘤浸润深度为pT1a-MM,浸润性生长方式为INFb,无血管侵犯,切缘阴性。最终诊断:0-IIc,33x22mm,中分化鳞状细胞癌,pT1a-mm,ly0,v0,HM0,VM0。
讨论
—
通过内镜手术治疗T1a-EP/LPM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零。对于T1a-MM和T1b-SM1ESCC,有LNM转移的的风险,是ER相对适应症,尽管有可能通过ER切除[15、16],但仍有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根据外科手术标本报告的有或无淋巴血管侵犯的T1a-MM鳞状细胞癌的LNM发生率分别为33-42%和6-10%,对于T1b-SM1鳞状细胞癌的LNM转移率分别为18-%和15-17%[17、18]。
一方面,回顾性研究报告显示,MM浸润的ESCC只有0-4.2%的LNM转移率,远低于手术病例[12、15、19]。尤其是,所有无淋巴血管侵犯的MM患者均无LNM转移,尽管病例数较少(0/42)[19].在处理切除标本时,可能会因为不同的治疗方法而造成不同的LNM转移率。外科手术是每5mm切一次标本,而ESD是每2mm切一次标本。考虑到在没有淋巴血管侵犯的MM患者中转移的风险较低,对这些患者进行适当的局部治疗(如ER)就足够了。
对于有淋巴血管的pT1a-MMESCC的病例,Shimizu等人报告ER联合CRT治疗5年生存率为%,虽然病例数较少[12]。然后进行了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JCOG),以评价这种联合疗法治疗T1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13]。非根治性切除术后食管切除术的治疗一种额外的治疗方法[20]。因此,如果病人的一般情况允许,追加手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建议术前T1a-MM/T1b-SM1的食管鳞癌行ER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病理评估后,考虑患者的情况,当病变有危险因素时,如LVI、SM2浸润或垂直切缘阳性时,进行追加的CRT或手术治疗。
本病例,由于病理诊断为不伴LVI的pT1a-MMESCC,因此我们对该患者未经行追加治疗,通过的每6个月随访颈部,胸部和腹部CT,内镜和肿瘤标志物(SCC,CEA)检查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经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
(参考文献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