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的味道
初一5班胡懿菲
茶的味道是独特的,苦涩中夹杂着一抹清香,那味道,总会让人回味无穷,滋味甚是美好。
幼年时,我总会看见大人们端着一个小小的杯子,仔仔细细地品茶,几口下去,仿佛还意犹未尽。这时,我总是会走到他们身边,静静地看他们沏茶、喝茶。被子里的茶水空了又满,满了又空。凑近一看,茶水十分清澈,微微地泛着一点翠绿,时有一片茶叶浮在茶水上,悠悠荡荡,好似湖面上一只若隐若现的小舟。面对这个新鲜玩意儿,我总是忍不住去尝一尝,可又怕味道不好。
就这样过了好久,我来到父亲身边,拽了拽他的衣角,央求他给我也喝一杯茶。家里,父亲是最爱喝茶的,也是最懂茶的。父亲看了看我,慈祥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给我倒了一杯茶。我接过茶,杯壁上有点余热,十分温暖。杯口上飘着几缕白烟,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可茶刚一入口,一张十分苦涩的味道弥漫着我的整个味蕾,我眉头紧锁,像喝药一样大口地喝了几口白开水才得以咽下。“这是什么呀!”我有些生气地把茶杯往桌上一放,几滴茶水从杯子里跃了出来,溅在桌子上,“茶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喝,好涩啊!”父亲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那只是你没有细品罢了。”父亲把茶杯推向了我,示意我再尝一下,我犹豫了下,虽有些抗拒,但还是喝了一口,我仔细地品味着,一开始,茶还是那般苦涩,但在那苦涩消失后,一股甘甜、清香在口中弥漫开来,清清淡淡,令人回味。“人生就像这一杯茶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那时我还年幼,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道理,只是觉得那茶异常的浓郁。
时光如梭,我渐渐地懂得了那句话。人生就像这一杯茶,只有度过了前面的苦涩,才能得到最后的甘甜。
(二)四季的味道
初一6班郭了心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海的味道,青草的味道……就连四季也有味道。
“金英翠萼带春寒”。春天的味道是迎春花的味道。二三月份的清晨,当你出门散步时,便可看见一种金*色的小花。还没走近,便可闻见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细细端详,狭长的花瓣中间托着明*的花蕊,虽然不大,但是一朵朵,一簇簇,一团团,布满了整棵树。待到雨后,小小的花朵沾着水珠,给人以明媚的一个春天,又宛如一只只小蝴蝶,正是那春的使者降临,带给人们美好的期待。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夏天的味道是荷花的味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望去,大片大片墨绿的荷叶衬得一朵朵出水芙蓉分外美丽。花瓣或白,或粉,或紫,只要阳光映照,立刻让人联想到一块水晶,宛如凌波仙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秋的味道是菊花的味道。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正因它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菊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有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遍地的金*,点缀着肃杀的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冬天的味道是梅花的味道。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花中之魁”的称号足以证明它在中国的地位。严寒之中,一抹梅花的颜色平添了几分生机。百花凋零之时,唯有它迎风绽放。梅花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广为文人墨客传颂。
这就是四季的味道,人们只有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四季的味道才能永久流传。
(三)味道
初一5班冯瑾瑜
可以勾起记忆的事情有哪些?有时候,一个苹果,阳光下的一个角落,亲人的一抹微笑,甚至是一种味道。
回忆,顾名思义,就是回想过去的事,可回想的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人们大多不甚在意。
当你在城市里,,高楼上,嗅到一阵似是荡过麦田时沾了些清新的清风的味道,仿佛还夹杂着些许乡间阳光,这时你会想到什么?老家,童年,单纯实在。甚至是其他更为复杂的情愫。
这天,小区里,高楼下,我闻到了炊烟的气息,这个味道我一生难以忘怀。小时候,我两岁,妈妈生下了弟弟,爸爸妈妈很忙,奶奶也离不开那个需要她照顾的老地方,我便在老家随着奶奶,那时的记忆不太明晰了,但后来要搬家,家中还要费一番周折装修我们便又在老家住了一阵子,那时大了些,有些事情自然是能懂的,五六岁的我睁着纯净的眼睛观察着这里: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着鸡鸣莺啼洗脸烧柴,沸水煮粥,迎着清风带箩挑担上山,房子后面倚着的座座小山说高非比华,说低非比丘,山上都是人们的庄稼,那一大口湖也在山腰闪闪作色。待我起了床,阵阵炊烟飘近,以前的人们没有高科技,就是青瓦白墙砖泥水土沾垒而成的灶台,下面填火上面放锅,就连炊烟的味道也那么令人舒心。出了门,是奶奶在院子里熬粥,那时的我总爱去烧锅填柴,听到木头与火焰共舞时的噼里啪啦,有时还会炸出点小火星,便觉得这当真是有趣极了。炊烟的味道混着火焰、木头、柴草、还有灰尘,但它永远是那么纯净,那么朴实。现在,它大多早已伴随着科技消逝于回忆。
当真羡慕那过去里活在炊烟里的人,虽没什么野心但有梦想,有希望,有奔头,有美好,他们从未勾心斗角,也不需要在上司领导那里卖弄,脚踏实地,一步一印。而现在的大多人都如诸葛亮说的“险躁”轻薄浮躁。而然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被渲染的人前人后不沾边儿。当真是为我周遭的数个同窗感到可惜。
人走路不一定一直数着一二三,但无论多少步,一定都是一二三累计起来的,我们要像炊烟一样,踏实、淳朴、真实。这便是最美好的味道。
(四)艺术的味道
初一6班董梓欣
一幅幅画卷,一张张字帖,一座座雕塑中都弥漫着艺术的味道。每当我嗅到缕缓墨香,我都会想起那位老人。
那是深秋的一天,我漫步在公园里。片片*叶,似飞舞的蝴蝶,缓缓飘落,远处的群山装着染成绿色的阳光,秋风扑面而寒,我不禁缩起了脖子。此时,我瞧见,在公园的一隅,有一位瘦弱的老人,提着一个小水桶,捏着一杆大毛笔,我好奇地凑上前观看。那老人微微撸袖,将毛笔头蘸了几滴清水,慢慢向后退了几步,捏住毛笔在灰色的地面上书写起来,大地铺开作锦宣,如椽巨笔写悠闲。老人的字秀气又不失端庄,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创作了一幅令人啧啧称赞的书法作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欣赏。
“卖字画喽!”“您看,我这字最适宜挂在客厅里。”“先生,我的字比他的要大气,您看看。”……离老人不远处有几个字画展销摊,专卖好看的字画,他们的生意很好,摊位前挤满了顾客。尽管周围很吵闹,但老人并没有一丝分心,他仍拿着毛笔一字一顿地书写着,地上的字很快蒸发了,但他却毫不在意。老人的书法毫不逊于那些展销的书法作品,他为何不像他们那样把作品变现成金钱呢?我在心里忍不住地疑惑道。
“您老这字写得这般端庄秀气,干嘛不写在纸上也拿出来卖呀?”旁边的大叔对老人说出了和我同样的想法。老子人听了他的话,住了笔,抬起头,眯眼望了望远处的群山,又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摇摇头道:“唉,我天天在这里练习书法,当然知道将它们卖出去会得到不少钱,但是那些卖字画的人不懂啊,真正的艺术是无价的,它永远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那里面包含了太多艺术家的心血,当你所热爱的事情被赋予了价格,它就丧失了艺术本来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那颗热爱艺术的心呐!这颗心一旦被金钱填满,也就彻底丧失了它自身的味道与价值。我的初心在这儿,不在那儿。”他望了望那些卖字画的人,又一次摇摇头。他看着自己“若有若无”的作品,顿了顿,再次提起了笔。
夕阳西下,卖画人已归去,看老人写字的路人也渐渐稀少,只有那瘦弱的老人在余晖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热爱的艺术。第二天,我又见到了那位老人,第三天,第四天……依旧如此。同一万个昨天一样,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书法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艺术的真谛。他令我想起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因固执而消瘦的”,真的是这样。也许他就是林清玄先生所认为的那样: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人物吧。
那个瘦弱的老人没有王羲之的书法精湛,也没有齐白石的画工了得,但正是这位不着意去咀嚼生活,品味艺术的老人,真正地明白什么是艺术的味道——是那颗热爱艺术,永恒不变的心。
(五)桂花的味道
初一5班秦嘉妮
模糊中,我闻到了阵阵花香,那花香比蜂蜜甜腻,比丝绸柔美,那花香似乎是藏在我心中许久,勾起我每一个细胞。
我们小区种了许多桂树,而这些桂树都很有个性,她们不与百花争春,冬日不与岁寒三友共抗寒,他们无论春暖冬寒都不落叶,亦不开花,她们不会任你呼唤,若不想开花,无论你怎么呼唤,都不会开花。若想开花,她们没有信号,也没有暗示,热烈地看,势不可挡。
于是,当你某天清晨醒来,你就会陶醉在她的怀抱中,空气中每一份子都沾染上了桂花的香气。它沾在你的头发丝上,衣服上,钻进你的鼻孔,进到你的身体中,流淌在血液里,以至于你的全身上下,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沾染上了桂花的气味。她就像你梦中之人,你看不清,摸不到,却为之*牵梦绕。在梦里,你又怎愿意醒来!
当你从喜悦中静下心,推开窗户,就会发现整个小区的桂树,在一夜之间全都齐刷刷的开了。一簇簇的花,在茂密的绿叶中涌了出来,开得鲜艳。一棵棵桂树,一簇簇花,将小区淹没在花海中。
那馥郁的花香,飘在空中,铺洒在路上,整个小区浸润在桂花的花香中。这里的人们是香的,心情也是香的,连着周围也香了。人们笑着从你身边经过,留下一路芬芳。
桂花来也匆匆,去亦匆匆,你留念也好,怅然也罢,她连衣袖也不挥,便也无处寻觅。那一地花雨告诉你,要独守与桂花的不约之约,等待明年,她再给你一个惊喜。我独守那珍藏心底的桂花的味道,等待明年……
(六)成长的味道
初一6班金子艺
再次漫步在这片草地上,记忆如潮水般渐起渐落。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带来融融暖意,驱走了初冬的凉意,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万般感慨。
我曾徘徊在那秋意渐浓,落叶纷飞的季节里。月考的失利带来的是一系类后遗症:竞选学生会失败,初入共青团无望。有限的学习生涯里,鲜少的失败带来的是心灵的刺痛。阴沉沉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汽,落叶被秋风扫荡似的纷纷扬扬。
并非放风筝的季节,父亲却不知从哪里买来一只老鹰风筝,他拿着风筝带我来到了这片空旷的草地。“顺风放还是逆风放。”父亲问我。“当然是顺风。”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父亲笑了笑,提醒我:“逆风放能产生一种托举力,更适合飞翔。”虽然听懂了父亲的话,固执的我仍执拗地选择顺风放,便牵着风筝线慢慢跑起来。
耳边立即传来“呼呼”的风声,我一手牵着线,一手举着风筝加快了脚步。风呼啸着,在耳边猎猎作响,松开托举的手,风筝却懒洋洋地躺在地上,任我拖拽……无奈地回望父亲,他远远地向我挥手,示意我逆风跑回来。
我深吸了一口气,在心中对自己喊:“加油!”天地间,似乎瞬间安静了,我发狠了,一股冲劲儿一触即发,忘情地、没命地奔跑。经过几次颠簸,巨大的鹰翅拂着肃杀的秋风,冲破云层,扶摇直上。父亲飞奔过来,拍了拍不断喘着粗气的我,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它逆风重生了!”我仰脸望着它,喜悦的心情早已翱翔在空中。父亲又接着说:“人生也是如此,真正的强者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会在不断地挫折和击打后,反思、发力,积蓄更多的力量,激发更大的潜能,不断向阳、向上、向前。”
我抹了抹不知何时滴落下的泪水,点点头,捏着风筝竹骨的手温热出细汗。那拔节向上生长的痛啊,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味道。
(七)睡觉的味道
初一6班赵雨朔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味道无处不在:风里新翻的泥土味儿,空气里带着点苦涩的青草味,傍晚时弥漫的饭菜香……他们会让我沉醉其中,或让我充满清新活力,或让我欣喜若狂。而我最享受的,也是我最喜爱的,就是那睡觉的味道。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这是常态,但我喜欢的入睡方式,并不是直接钻进被窝蒙头大睡。在温馨的气氛里,伴着美好的遐想入睡,这是我享受的开始。每晚,待我结束掉一切的功课,我就已经进入了睡觉的预备阶段----洗漱,也算是给接下来的一切提前做个铺垫,等一切打理完毕,我便迈着轻松愉快的步伐,带着一天的疲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圣地-----我那柔软的小床。我先是坐在床上靠着枕头读一会儿书,台灯发出微*的光,柔和的洒在书上,顿时,书上的字仿佛有了魔法,一行行钻入我的眼睛。过了一会儿,困意渐渐袭来,我便放下书本,顺手关掉台灯,钻入温暖的被窝。环境瞬间变得漆黑一片,可谓伸手不见五指,可我并不害怕,正是这瞬间的黑暗造成的反差,让我体会到茫茫黑夜的乐趣。我在黑暗中努力,寻找着一丁点儿的光亮,并猜测那是何物,正应了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在这黑夜中观察着联想着,过了一会儿,眼睛渐渐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各种物体的轮廓也逐渐清楚可见,这时我便开始以丰富的想象力去重新审视我的卧室。我仔细看每件物品的轮廓,并把它们结合到一起,想象成生活中的某件平常物品,并为他们编一个离奇的情境,就这样,乐此不疲。
接下来,我开始进行睡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回顾自己在一天中的所作所为,从早晨一直到放学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与同学相处的每个情节每一分钟我都要想一遍。接着三省吾身,作业完成乎上课认真乎有物品忘拿乎?做完这一切,我开始美好的自由遐想,想着今天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如果能够重来,我会怎样选择,我还会有更好的面对事情的方法吗?以及……想着想着,我就很快入睡了。以这样的方式入睡是极其美好的,茫茫长夜,万籁俱寂,月明星稀,剩下的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和地上幸福的呼噜声。
每天早上的起床仪式也是极富意义而可爱的,其实起床本身并不可爱,可如果我们用可爱的心态来面对它,我们将体会到它的意义。每天早晨可谓是一场拉锯战,在外部强大势力的催促下,我们带着万般的无奈和对床的不舍,努力睁开眼睛,开始新的一天。也许这就是所谓吾和吾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吧。然而在短暂的不情愿之后,我们迎来的将会是活力满满的全新的一天。世界上最棒的事就是每天睁开眼睛又是全新的一天,完全免费,永不断货。当我们头顶满天星辰,微睁惺忪的睡眼带着无力的挣扎,从床上起来的那一刻,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有着无数机会和可能的崭新的一天。我们在这里满满的活力,是昨晚睡觉带给我们的福祉,睡觉给我们生机,世界上还有比睡觉更有意义的事吗?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与床相伴的,所以让我们一起享受睡觉吧。让我们一起体验睡觉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吧。我躺在床上心中充满幸福啊,世界上还有比睡觉更令人期盼的事吗?
(八)生活的味道
初一5班吕沐珊
心犹系于那一方纯真的故土,那群纯朴的人们,一日日的奔波,一日日的平淡生活,却不曾想,忘记了时间,忘却了观察,更不知留意生活中的味道。
清晨,生机勃勃。
一群孩子像拴不住的小野马,急忙忙地冲向湖边的草地,红扑扑的脸上溢满了激动与欢喜。他们天真烂漫地来到草地,熟练地跑起来,放飞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风筝。风筝在天空中悠闲自在地飘着,像是在散步。空旷的草地布满了孩子们追逐奔跑的身影和欢声笑语,风筝也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漂亮。我想,这群活泼可爱的孩童或许比得上诗中“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小娃,他们明媚的笑声始终在我耳边回荡,这也许就是生活中的味道。
午后,谈笑声如银铃脆响。
温婉的清风摇曳着多情的柳枝,和煦的阳光挥洒着金色的光辉,秀丽的桃花氤氲着迷人的芬芳......自然,这其中也少不了美丽的刺绣女子。在温和流淌的光芒中,她们静静地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是一朵热情洋溢的玫瑰,或是一朵冰清玉洁的兰花,又或是一朵沁人心脾的茉莉......当然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也把这群恬静的刺绣女子包含在了其中。这也许也是生活中的味道。
夕阳欲颓,庭前“厮杀”。
一群老人在门口的象棋盘上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厮杀”。楚河汉界,兵将齐上,似乎有硝烟弥漫,有战马嘶鸣,但每个人的脸上却挂着一丝丝和蔼的笑。过一会儿,或许是因为趣味相投,一个小小的桌子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战者,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亲自上场。虽然只是一盘棋,却在像被染过的纸张似的天空下,衬得格外温馨。这或许也算得上是生活中的味道。
其实,无论你身处何地,在繁忙的城市也好,在悠闲的村庄也好,只要你心怀感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味道,享受它带来的美好!
(九)家的味道
初一6班张茗宇
雨是一位信使,它的信是昼夜不停的滴水之音。生活的味道似五味瓶但终究会忘记许多,但家的味道经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
夕阳昏*地照着,到了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鸟儿也匆匆地飞去。我似乎只能默默地躲在家中的角落而忧伤,身上背负的条规似丑陋的*怪吞并着我;一是因成绩的掉落而遭到父母的诅骂,心里更是被匕首插进般滴着如我泪水般的鲜血,无人诉说。一气愤怒之下,摔开门,跑出了家……
路上,街灯发出的暗暗*光只是为这死如寂静的夜涂上一层墨,影子也似乎逐渐消失,走着走着只剩下自己在暗夜里踽踽独行,匍匐而进。我一时也想过反思过:“母亲也以至‘四十而不惑’了,她已失去‘日出之阳’的蓬勃生命,也已逐渐离开我这幸福的童年。我,该不该,珍惜呢?”但这层想法似苏轼所说“欠撸灰飞烟灭”般被心中填满“墨汁”的利剑而刺穿,与空气飞逝,家的味道与我而别……
不久,下雨了。雨,是透明的甲虫,从天空与屋檐爬向立秋的,白露的,寒露的大地。光的恍惚中,似有什么动物若隐若现,走近一看,是一群在石板下的小猫崽子,个个萎靡不振,都蜷缩在窝中,不只是病了还是怎了,像极了失掉灵*的行尸走肉,一直无动于衷。但,一声“喵——”似夜空中那颗引人注目的流星打破了这安静而祥和的夜,话过去的一霎那似混在血液中流淌。一看,是她们的母亲;一群小猫飞奔了过去,仿佛她们心中沉重的枷锁被雨和时间融化;仔细一看,不难发现猫妈妈身上的汗水,雨水压着身体,左腿上有一块伤,滴着鲜血,用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力量叼着食物;而小猫却紧紧抱住了她,试图用他们自己去温暖她们的母亲,这一幕似一幅画,让我的记忆永远定格在那一幕,和天上的雨构成了一种家的味道。
坐在那儿,可心里却似“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般浪涛滚滚,雄壮激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对不起!我错怪了你,我不该与你顶嘴,更不该意气用事,离家出走。我知道您陪伴我的时间不长,但我愿用我的生命多换你陪我一分钟;我深知你这个明灯终究会熄灭,但我相信它的一丝余光都足以驱散我心中的黑暗,让我在这千千世界大放光彩!”想到这儿,我仿佛能看到母亲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和不舍,她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望着小鸟的远去,而身后总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这,才是家的味道。
我跑回家,意外发现门是开着的,心里满是惊喜与担心,却发现家里没人。正要转身,才看见母亲打着伞去找我了,我们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心灵似归宿般永不分离。事后,母亲告诉我:“爱,想这扇门,对每一个人,都不会关上!”
这雨,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家,对于我们母子来说已不是一个寄居之所,而是一种心灵归宿般温暖的味道。它是经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就像雨和时间,无法转身回到天空上完了……
(十)家乡的味道
初一(5)班江*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像我总能认得家乡的一些风味小吃:小儿酥、三刀、陀(Sha)汤、萝卜丸子···就像南京人认得鸭血粉丝汤,陕西人知道肉夹馍,蒙古人留恋烤全羊一样。但是,在徐州数不胜数的小吃中,我对一种美食情有独钟——烙馍。
也许在平常人和吹毛求疵的美食家眼中,烙馍没什么好吃的,一张大薄饼,没有味道,难以咬开,而且市面上到处都是。但对于一个徐州人来说,烙馍是他们的“味觉密码”,那味道犹如鲍鱼、燕窝。
烙馍是平民之极,制作过程异常简单,但又有秘诀深藏其中:在空地摆一个专用的炉子,下面放一个迷你火炉,上面放一个直径半米的大圆盘;生火要用麦秆、干草、树枝等,据说这样做出来的烙馍才有味道;生火要适中,太大容易老,不好咬;太小容易潮,不好保存。首先从杂粮、水、面粉和成的大面团上,揪一个小面团出来,用擀面杖把它从“下弦月”擀成“满月”,等火把大圆盘烤热,“满月”就可以放盘子上,等“满月”身上出现“环形山”,也就是泡泡时,就翻过来烤另一面,反复几次,烙馍就做好了,那阵阵面香,都可以使李白‘口水直流三千尺’。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现在也有了机器加工,相比之下,机器要比人工做的多,人们不需要过多等待,而我依然喜欢手工烙馍,只有人工做出来的味道,才有属于徐州本身的味道。
光吃烙馍没有味道,对人的咬合力也是一个挑战。徐州有个诀窍:横着咬,斜着拽,咬不动,多巻菜。你可以卷些蔬菜或各种肉类,不仅味道有所提升,还好咬了;有的徐州人会用油煎一下,味道是更可口了;不过最诱人的吃法是烙馍卷羊肉,将刚烤好的羊肉卷入烙馍中,咬上一口,真是好吃极了;然而对于徐州人来说,烙馍卷馓子那才是最佳搭配,咬一口香脆可口,吃了一个还想在吃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美味至极!
你如果来到了徐州,在欣赏汉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品尝徐州的美食,那会让你流连忘返,身在其中,不舍得离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