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太极成功申遗名震东瀛的太极传人五
TUhjnbcbe - 2021/1/10 2:15:00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524/4629018.html

一个特大喜讯传来,从文旅部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据了解,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太极拳论》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动静之美感,是太极拳的精致巧妙之处。它融武术、哲学、医学、养生及其他理论精华于一身。

在日本,提到八段锦太极拳传人杨名时先生,上至*界要员,下至平民学生,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杨名时,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台城镇古城村一个武术世家,据代县杨忠武祠《杨氏族谱》记载,系北宋著名的杨家将四十世孙。受家庭影响,从小练习武术。年官费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亚高等学校后考入京都大学法学部,年大学毕业。

该大学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的世界级顶尖研究型大学,在日本仅次于东京大学的学科齐全、规模宏大的国立综合大学,日本继东京大学之后设立的第二所旧制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最高学府之一,京都大学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其培育出的人才和学术成果享誉世界,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随后,在东京中华学校担任教师及校长,又被大东文化大学及明治学院大学聘为汉语教师。年从大东文化大学退休后被学校聘为名誉教授。

大东文化大学简称大东、大东大,前身是于年创立的大东文化学院,年组建大东文化大学。该学院旨在教授、研究并振兴以汉学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秉承融合东西文化、创造新文化这一建校精神一直发展至今。

太极拳一样重视神意的反向运动在保健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杨名时先生于年在日本创立八段锦太极拳,并开始在日本普及健康太极拳的理念,70年代初又成立了“杨名时八段锦太极拳友好会”,并亲任会长及总教练。目前,在日本全国有名弟子在教授杨名时太极拳。

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崇仁曾跟随杨名时先生学习太极拳5年,并且在他80大寿时还特意前往祝贺。太极拳充分吸纳传统养生术的精华融入拳架之中,胸腰折叠,内气鼓荡,“沿路缠绵,静运无慌”,生生不已,自强不息,通过意养于拳,使体内水火交融、阴阳平衡,生命质量得到全面有效提高,从而实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中国的太极拳集技击、养生、哲理于一身,用意练拳,行拳练气,虚静其心,以心行气,将气与心结合,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的基础,蕴含着生命本原和道德精神。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竹内彰一先生是日本研究健康问题的专家,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向杨名时先生学习太极拳,从此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竹内彰一先生是日本健康太极拳协会会长。早稻田大学(WasedaUniversity),简称早大,是一所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年,伴随着“学问要独立”的宣言声,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创立了早稻田大学。早稻田大学作为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GlobalUniversityProject)面向世界TOP的A类顶尖校,日本RU11学术研究恳谈会核心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PAIE)发起成员和顶级研究型大学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ofPacificRimUniversities)五所日本成员校之一,东京六大学棒球联盟成员之一。其毕业生人才辈出,世界影响力极为广泛。历届日本首相中有七位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国会议员近三分之一出身于早稻田大学。索尼、卡西欧、三星、东芝、乐天、任天堂、松下、三洋等众多著名公司的创始人及社长皆出身于早稻田大学。至今为止,已有30位校友获得日本文学最高奖之芥川奖,居日本之首。

《太极拳解》中“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就是说意为神之用,意到则气到,故“意、气”是沟通“形、神”的着手处。太极拳主“身心合修”,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念造型”使意在形先,意领气,气催形为入手方法,达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而成形神合一的混元整体状态。杨名时先生的八段锦太极拳拳法是根据简式太极拳、结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需要创立的,其中融合了许多体操、健身动作,把日本的文化揉进了中国的太极拳,因而大受日本民众的欢迎。八段锦太极拳实际上就是八种医疗技术,每段都可以独立练习,分别预防和治疗身体不同部位的疾病。杨名时先生的弟子如今遍布日本全国各地,拥有百万之众。杨名时现在每周星期三仍在新宿教授太极拳,并且还定期在日本全国组织太极拳表演。新宿区与涩谷、池袋并列为东京都的三大副都心之一。在新宿集中了大量的企业总部和*府机关。新宿是日本东京都内23个特别区之一,也是东京乃至于整个日本最著名的繁华商业区。其创立的八段锦太极拳就是八种医疗技术,每段都可以独立练习,分别预防和治疗身体不同部位的疾病。修建的纪念馆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锦町,并以杨名时的名字来命名太极拳纪念馆,都是其弟子们募集资金建造的,这是日本第一个为个人建造的太极拳纪念馆。

太极拳纪念馆年10月动工,历时一年,年9月底竣工。太极拳纪念馆是一座四层楼建筑,占地面积达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平方米,馆内设有一个展示室和四个练习厅,展示室陈列着有关杨名时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资料,四个练习厅可同时容纳上百人练习太极拳。年7月3日,杨名时先生在日本东京去世。

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存心养性、修心炼性、明心见性,从而超凡入圣达真。杨名时先生生前十分关心中日民间关系的发展,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他在山西大学设立基金成立了中日关系研究中心。杨名时先生生前是山西大学的名誉教授,另外还是日本山西同乡会名誉会长。他多年来通过在日本推广和普及太极拳,使日本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太极拳成为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座友谊之桥。杨名时的夫人杨麻纱女士陪伴杨先生多年,并且练习杨名时太极拳。杨先生过世后她遵照先生的遗愿,承担起日本养心太极拳的掌门,继续传播与普及太极拳。杨名时先生发扬光大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他传承的太极拳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作为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国粹而载入史册。

延伸阅读

八段锦为传统医学中导引按跷中绚丽多彩之瑰宝。一般有八节,锦者,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是由“金”“帛”组成,以表示其精美华贵。除此之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功法特点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

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

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以及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

八段锦功法基本共识

(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

(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

(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

(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

习练要领

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的法则。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这里的“自然”决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

准确灵活

准确,主要是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灵活,是指习练时对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高低、用力的大小、习练的数量、意念的运用、呼吸的调整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练养相兼

练,是指形体运动、呼吸调整与心理调节有机结合的锻炼过程。养,是通过上述练习,身体出现的轻松舒适、呼吸柔和、意守绵绵的静养状态

循序渐进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和数量的习练,才会做到姿势逐渐工整,方法逐步准确,动作的连贯性与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对动作要领的体会不断加深。

动作要点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2)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4~8次。这一式由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时性全身运动。

此式以调理三焦为主。有关三焦的部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人认为[上焦为胸腔主纳,中焦为腹腔主化,下焦为盆腔主泄。即上焦主呼吸,中焦主消化,下焦主排泄。它概括了人体内脏的全部。《难经·六十六难》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原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原气即是人生之命。十二经之根,通过三焦激发于五脏六腑,无处不至,它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因而对三焦的调理,能起到防治各内脏有关诸病的作用。特别是对肠胃虚弱的人效果尤佳。上举吸气时。胸腔位置提高,增大膈肌运动。我们通过X光透视观察证明,它较一般深呼吸可增大一至三厘米,从而加大呼吸深度,减小内脏对心肺的挤压,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心脏,使肺的机能充分发挥,大脑清醒,解除疲劳。

另外,上举吸气,使横膈下降,由于抬脚跟站立,自然使小腹内收,从而形成逆呼吸,使腹腔内脏得到充分自我按摩;呼气时上肢下落,膈肌向上松弛,腹肌亦同时松弛,此时腹压较一般深呼吸要低得多,这就改善了腹腔和盆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平时,人两手总是处于半握拳或握拳状态,由于双手交叉上托,使手的肌肉、骨骼、韧带等亦能得以调理。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治疗预防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作法,每次要反覆练习。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1)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2)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4~8次。

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第三段调理脾胃臂单举

(1)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2)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4~8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2)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4~8次。

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损。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由于精神活动持久地过度强烈紧张,造成神经机能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该式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等的运动。由于头颈的反覆拧转运动加强了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改善了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此式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内,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全脊柱甚至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1)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2)动作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1)、(2)动作交替进行各做4~8次。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

(2)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3)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4)上体展直,同时两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覆俯仰4~8次。

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一势主要运动腰部,也加强了腹部及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脏器。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又是腹腔神经节“腹脑”所在地。由于腰的节律性运动(前后俯仰),也改善了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1)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2)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4~8次。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4~8次。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作者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胡润先贤文化传播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山西新闻主编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太极成功申遗名震东瀛的太极传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