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电影《吉祥如意》首映。查了一下豆瓣,居然有8.2分,这可够高的了;再看院线评分,居然也是8.2分?这是什么*?二者相同也是个异数啊,说什么也值得一看。扫了一眼剧情简介,似乎讲的是“农村过年”;自己一向不喜欢观影前的任何剧透(包括简介),于是赶紧下单,直奔影院而去。不料电影一开演,就有点懵了,本以为是一部喜剧呢,这既不像是纪录片,又不像是文艺片,究竟是什么呢?
“影片讲述一位喜剧片导演突发奇想,回到东北农村老家,希望将一家人如何过年拍成一部文艺电影,结果遭遇一系列意外。因拍电影而聚齐的家庭成员们,完成了最后的聚会。”——以上来自于官方简介。电影拍摄于年春节,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最终剪辑,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影片。这里不再剧透,只谈感受。
一是真实。电影的镜头下展示的是淹没在雪里的吉林农村,村民的一口东北话,家里的大炕,墙上的照片,打出溜滑的小孩儿,年夜饭上兄弟姊妹的争吵(果然是生活永远高于戏剧)……一下子就激起了自己对儿时家乡的记忆,刹那间往事涌上心头,满满的都是过往。
二是深刻。电影的主题聚焦在王吉祥这名六十多岁脑炎后遗症比较严重的老人的赡养难题,通过兄弟妯娌的家庭会议将矛盾推向高潮,以至于当时都没法继续拍电影了,连唯一的演员都现场崩溃。家庭琐事历来就难以决断,从来也没有正确答案。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多难题,最后其实都解决不了,只能留给时间去抚平。时间似乎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只要你等得起。
三是震撼。电影的开篇就是王吉祥在村里踱步,一边踱步一边不断重复着他的口头禅。虽然脑炎后遗症导致其痴呆,但是他时常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在他的心里留下的都是亲情,“找妈明早”是母亲,“文武香贵、一二四五”是兄弟姐妹,“庆屁”是女儿。先不论其痴呆程度,人老了以后的所思所想所挂念,大抵也就如此,哪个不都是将亲人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亲情变得越来越薄,不仅让我想起网上流传的那篇遗书“昨晚我已离世,走时心如止水”。
最后感慨一下大鹏电影创作的实验创新,个人以为可以说是其导演生涯的“成人礼”。首先是未知悬念,起初就没确定准能拍到什么,就是试试看,拍啥是啥,走着瞧。其次是迅速转型,随着事态的发展将主题由农村过年迅速转为家庭琐事和亲情维系,这个结果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巧合,按照剧中人的说法就是“圆满”。第三是内外融合,从前半部讲述电影故事的“吉祥”,到后半部讲述拍摄过程的“如意”,从戏里自然过渡到戏外,无论是在北影节试映会的舞台上接受采访的大鹏,还是坐在观影席上的刘陆,真假虚实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戏中人是眼前人,心中事是戏中事。
走出影厅,走下楼梯,戴着口罩的我,下意识抿着嘴喃喃道:“文武香贵,找妈明早。”
董凌云
二〇二一年一月三十日
云说管控
交流集团管控经验,探究企业管理之道
董凌云先生您的赞赏,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