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中风后遗症医案
TUhjnbcbe - 2021/3/3 17:02:00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4518124.html

林某某,男,53岁。年06月22日初诊。

主诉:中风后左侧肢体僵硬3年余。

病史:患者于3年前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歪斜,医院诊为“脑出血”,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可扶拐行走,自觉肢体僵硬,再经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近日前症加重,故多方打听,慕名前来求诊。辰下:左侧肢体僵硬,纳差疲乏,大便不爽,偶有失眠,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补气通络方加减。

*芪20g葛根20g薏苡仁20g

牡蛎30g(先煎)鸡血藤20g*连6g

泽泻15g茯苓15g酸枣仁15g

藿香9g红曲6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服。

二诊(年06月29日):患者药后肢体僵硬好转,睡眠改善,疲乏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上方改*芪30g,加山楂20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07月13日):患者药后诸症进一步减轻,偶有腰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上方改*芪40g,加牛膝12g、续断12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患者守方连续服用2月余,诸症皆缓,嘱其坚持服药,以巩固疗效。

按语: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及预后中易出现肢体偏瘫、认知障碍、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后遗症,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运用中医辨证施治能起到较为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景岳全书》曰:“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气非血不化,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故筋缓者……当责其无血。”可见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络,筋脉失养,可致使中风后偏瘫、肢体痪痿等症。本案患者乃中风日久,脾虚失运,风痰流窜经络,痹阻血脉,气虚鼓动无力,血行涩滞,血不能濡,肢体不荣,致使肢体僵硬;脾气虚弱,健运不利,气血生化不足,故纳差、身困;气虚无力推动肠道运化,故大便不爽。故当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投补气通络方加减。

补气通络方为师爷陈亦人教授所传之经验方,临证随机加减治疗气虚血瘀之证每获良效。《本草经解》云:“人身之虚,万有不齐,不外乎气血两端。*芪气味甘温,温之以气,所以补形不足也;补之以味,所以益精不足也。”故以投大量*芪以补气,气行则血行,故而瘀血自除;葛根味甘辛,性凉,故可升举阳气,散布津液,濡养肢体、经脉,解肌舒筋,诚如叶天士所云:“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自愈也。”《神农本草经》载“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用之以清热利湿,化痰通络;配合牡蛎味咸入血,可潜阳散结,以通脉络;鸡血藤补血养血,活血通络;上诸药共奏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效。脾为生气之源,主肌肉而性恶湿,用泽泻泻湿、*连燥湿、茯苓渗湿,湿去则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长而气力益。患者大便不爽更添藿香芳香化湿,入脾胃以和中;红曲健脾燥胃,消食活血;辅以酸枣仁养心安神。诸药合用气得补、血得养、痰可化、瘀能祛。

二诊药后起效,吾师从小量开始加大*芪剂量,以增强益气行血之功,并避免虚不受补;加山楂以增强前方活血化瘀、消食和胃之力。三诊药后证缓,患者诉偶有腰痠,故添牛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固冲任,通血脉。药后诸症皆减,肢提僵硬得到明显改善。守方调治2月余,收效颇佳。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中风后遗症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