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秋冬季尤甚。脑出血患者一般都会留下后遗症,而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的发展给神经系统性疾病带来了希望,也让临床控制脑出血后遗症成为了可能。
01.
脑出血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占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的20%-30%,ICH在急性期死亡率为30%-40%。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而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一旦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后,患者身体内上下行神经传导通路部分或全部离断,引起神经功能缺失,损伤的神经功能难以恢复,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给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不是简单的损伤再修复过程,目前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上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给神经系统性疾病带来了希望,也让临床控制脑出血后遗症成为了可能。
02.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机理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干细胞治疗能够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运动、感觉、尿便功能障碍等,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干细胞治疗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治疗安全、无副作用,修复效果明显,其治疗脑出血的主要作用和机制如下:
◆分泌多种营养性细胞生长因子,提高脑部神经保护、营养支持;◆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新生血管,形成功能性血管网络,重建血液循环;
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消除出血部位的脑水肿,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促进轴突和髓鞘的再生;
03.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是脑出血后遗症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干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胎盘,脂肪等多种组织中。
现在医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新生儿脐带、胎盘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因为新生儿的干细胞是最年轻,质量最好、活性最高的,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
目前,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多项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
案例一:年,解放*第医院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报道了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45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被分为2组:治疗组22例患者,对照组23例患者。常规治疗10至18天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随后,治疗组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2个月的随访。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更为明显,间充质干细胞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有协同并弥补其不足的优点。
这项临床应用表明,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回输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无不良反应,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可达到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案例二:年9月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上报道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活化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86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3例。统计对比2组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活化度与治疗后3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
结果发现,对脑出血患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内皮祖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以上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干细胞在治疗脑出血后遗症临床应用中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的潜力。干细胞疗法的出现为众多备受脑出血后遗症折磨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往期精彩回顾▼专访国大生命首席科学家李永忠博士: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衰老疾病!年了,你还不知道干细胞储存?
关于免疫细胞储存,您想知道的都在这!
干细胞已成为治疗关节炎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
国大生命
用细胞守护健康
国大生命是一家专业从事细胞临床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生物高科技企业。秉承“生命科技造福人类健康”的愿景,公司致力于细胞临床药物和技术的开发,为人类的疾病治疗和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