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凤英:愿汝来生还炼铁一王喜悦,是八十年代初期毕业于国内某著名高校的本科生,专业是冶金工程,之后就到了某大型钢铁企业搞炼铁工作。王喜悦虽是北方人,却长得如南方人一样清新、帅气,身高一米七五的他,拥有众多女人梦寐以求的身材,精致的五官,亮丽的肤色。让女人们看着他的身材、五官也格外眼红。学冶炼的王喜悦到单位报到后,分配工作是到高炉炼铁。看着真正的干上了自己所学专业,乐得他当晚就写信告诉了远在几千里之外故乡的父母。把信封上口,想起自己今后的工作,王喜悦唇角就不由自主的上扬。初到高炉的王喜悦,是从当高炉瓦斯工开始的。不过,那时候,厂里明文规定,所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高炉上的,不管男、女,都必须先到炉前实习三个月,就是先当三个月炉前工,之后才能到炉内学习高炉操作。毕业于名校的王喜悦也一样。第一天到高炉上,炉前师傅只告诉他一点;“注意安全,看着我们干就行了。你现在主要就是看我们炉前怎么干,顺便了解了解炉前设备结构和炉前工艺,这样方便你今后操炉子时,遇上情况,知道用哪种方法去处理,人员怎么安排工作,怎样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好动的王喜悦刚开始第一个月还算老实,每天看着师傅放渣、出铁、清理渣、铁沟,偶尔也问设备运行以及怎能判断设备有问题诸多问题。只要看见师傅们干的时间太长,他总会背着师傅,悄悄拿起钢钎、铁钩学着师傅清理渣沟、铁沟。一天中班后期,王喜悦见天气太热,干着活的师傅工作服已经都被汗浸湿透了,活还有很多,于是他又悄悄地,在离师傅较远的地方帮着清理渣沟、铁沟。不料,干得满脸通红的师傅在擦汗间隙一个转身,抬头看见不远处的王喜悦干得正欢,立即跑上前去,抢过他手上的钢钎,摔在旁边的空地上,生气地说;“上去,你这操炉子的手,不是来干这些粗活的,好好学习操作,你把炉子操顺了,操好了,炉前就会少干许多活。”后来,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王喜悦才明白当班长的师傅为啥这样说。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了那种的工作场景,也突然明白了那时候高炉上流行的一句话;“职工拿不拿钱,全看技术员”的意思来。三个月后,王喜悦在炉前实习圆满结束。面对师傅们的心声,他感到自己肩上担子有点重,渣、铁分离较差,渣多铁少,炉前事故频繁,冶炼技术急待提高的现状,让他对炉前工友的辛苦劳作有着说不出的难受。发誓“一定想办法从根上解决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在炉前实习结束的那天下班后,师傅要给他庆祝。和炉前师傅喝酒时,听着师傅们带着情绪抱怨炉前活多,太累。他想想,端起酒杯很恭敬的对师傅说:“师傅,我会竭尽全力提高冶炼技术的,争取尽最大努力从根源上减少炉前的劳动强度。”当时的那一批炉前工文化素质不算高,心地善良。听他这样一说,高兴的你一杯我一杯给王喜悦敬酒:“只有冶炼技术提起来了,让铁口出铁,渣口放渣,我们的活自然就会减少了,炉前工作就不会这样辛苦了,工作量就不会这样大了。”第二天,王喜悦高兴的带着炉前师傅们的期望,进入炉内,开始学习真正操作炼铁高炉了。从正式当上高炉副操作手(那时候叫瓦斯工)开始。一天到晚闲不住的王喜悦对冶炼工作充满好奇。带着欣喜和感恩的心态,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不到一个星期,他就熟悉了操炉手的各项工作。炉内师傅说;“他比希望的要提前一个月到达目标”。保持对工作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的状态他一直坚持着。三年后,王喜悦毫无悬念的被提起来当了带班工长(现在是倒班作业长)。在当瓦斯工期间,他的出错率比同一批上高炉的大中专毕业生少很多,就算有点错误。用现在的管理理念来讲,“可以忽略不计”,可他还是跟自己较真,当天必须找到错误点,想想为什么出错。那时候,大家根本都没有想到,王喜悦对工作会如此上心,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二当工长很长一段时间后,下班和一些好友谈起当瓦斯工那三年的经历,王喜悦说起那时的工作,简直就是眉飞色舞。他说;当瓦斯工那三年,是我这辈子最快乐工作的时间。直到后来提升为中层干部很久,聊起与之有关的工作,他还对友人意犹未尽的说出那时的快乐和激情。“那时候工作虽然辛苦,事多、杂,但是很单纯。没有生产、安全、和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的压力。我只管每天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就行,无需担心产量没完成,质量不合格,更无需担心哪个工艺或者哪个操作出啥大问题,每天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一切就圆满了”。那三年,也是王喜悦收获最多的三年,知道了怎样和炉前师傅配合,也知道了在现场怎样把冶炼技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知道了什么样的炉况用哪种方法调剂,怎样做合适炉温,特殊炉况又怎样去处理等等。说起那三年的收获,王喜悦的唇角总会上扬,看着特阳光。瓦斯工三年的锻炼,让王喜悦成长快速。他说;别看瓦斯工工作杂,多,细,但要想真正学会,做到位,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书本和实际上的差距很大。要想在冶炼技术上有所建树,认真当好瓦斯工那几年,实际上起着很大作用。老炉前工们总能通过铁花,渣、铁的颜色,铁和渣的流动性,甚至通过出渣、出铁时的烟雾都能看出当前的炉温和碱度,以及炉温走向。这些技术能力,没有那么几年的炉前工作经历,实际是达不到的。就算是在炉前干了几年,如果不用心,专注,技术也不可能有好高超。要练就这样一双火眼金睛,没有几年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那就是空谈。当上工长后,王喜悦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这个职业。他认为;在这样一个一年四季都热火朝天的工作环境中,感觉不到世俗的偏见,有的就是热血沸腾。兄弟伙上班都很团结认真、敬业,甚至精业。谁的岗位活多,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去支援,不谈钱,只谈感情。那时候,感觉一线工人特别可爱,工友之间的感情也特别纯洁,没有利益冲突,大家和谐相处,团结友爱让他后来离开现场工作很久了,想起这样一个群体还是特骄傲,发自内心的笑从不掩饰。那时候的王喜悦特别爱待在高炉上,用他自己的话说;“高炉就是一个大家庭,有事大家都会帮,问技术问题,只要他们知道的不管是炉前老工人,还是炉内技术人员,都会毫无保留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你明白,学技术就特快。特别是处理特殊炉况,师傅们总会让你理解透彻才了事。第二次遇上同样故障就会让你亲自操作,这对新手来说真的很宝贵。”王喜悦特别喜欢待在高炉上。每天下班后,总是磨磨蹭蹭的待在炉前观察铁花,渣、铁流动性。发现他不知道的问题,立即找到老师傅们问东问西,直到彻底理解为止,真的是做到了“不耻下问”。他的炉前师傅为此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绰号“王高炉”。意思就是王喜悦爱高炉如家,把职业当事业做。王高炉那时候也特别活泼,爱说爱笑,偶尔还会和炉前工友们开开玩笑,有时间也和他们一起到外面喝点小酒,谈谈心事。兄弟伙也能从他的言谈举止,看出他的喜乐哀愁。就连他恋爱了,大家也能看出他春心萌动的样子。他也是一天到晚开开心心的,努力工作,恪尽职守,从没看见他累的样子,就算是在遇见炉况暂时性困难的时候,全高炉的人都感觉很累时,他还是信心满满不停的干着,不抱怨,也不多言,好像从不知道累。当上了工长的王喜悦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工作充满热情。大家认为,他应该会有所变化,比如累得不想说话,希望很快按时下班等等。共事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最辛苦的工作历程居然也没让他改变什么,反而感觉他更爱工作,爱高炉。工友们很纳闷,开玩笑说“王高炉上辈子肯定是牛,不干活就不舒服”。王喜悦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二十四小时的电话处于开机状态,可他还是乐此不疲,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这种高压力的工作氛围,让他感到常常是没有休息时间。有时候想给父母、爱人买点什么东西都很难成行。每天下班后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睡醒后又上班。他热爱这个职业,就算是好不容易才睡着觉,梦里也全是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参数和在处理事件中。特别是在遇上特殊情况时,他感觉自己操作时,拿鼠标的手就有点颤抖,背心时常有点发凉。当工长那三年,王喜悦的产量虽然不是最高,但却是最稳定的。班组里的各种事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一年到头,所有工作都相对稳定、平顺,没有出现冒进、激进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状态,王喜悦居然一直持续到他提到领导岗位上,直到他上升到中层干部,主管这方面的业务,也一直都没有改变。这在整个生产单位来说很不容易。有职工私下说,王喜悦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当时一线的第一。他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艺术,以及很深厚的学识、经验的积累和沉淀,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更不可能营造出这样团结、好学、奋进、创新的工作氛围来。三一晃,上班时间很快进入了第七年里,王喜悦因各方面都比同期上高炉的大中专毕业生成绩突出,又加上他重情重义,能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喜欢给职工们聊点家常,办点实事,干部、职工都喜欢他。王喜悦也就在大家希望中,顺理成章的上升到了中层干部行列,成为了该厂冶炼技术方面的后备人才库的特殊人才,主管技术业务。原以为王喜悦就会这样在快乐工作中,一步一步往更高层次走,也可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专长让自己的冶炼技术走向更高境地。没想到上任一年多的他,在此时却遇上了父母病重,两年后病逝,以及婚姻破裂的双重打击。离婚的主要原因,居然是前妻说王喜悦陪伴她的时间太少。对于这个自己喜欢的女人和他的婚姻,离婚之后王喜悦自己也静下来认真想过。和前妻结婚以后,他连婚假都没有耍过,更别说业余陪伴她了。一般都是她睡着了他才回家,他出门上班时她还在睡觉,早出晚归是这个工作的特殊性。记得刚结婚时,他打算休几天婚假,可突然遇上有特殊情况需要跟进解决,他和妻子把结婚证一办,利用下班时间,简单的买了些日常用品,把两居室的家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回高炉了。当时,他还告诉妻子等有时间了,好好安慰她一下,补偿这次没休假陪她,等稍微有时间,就带她出去旅游。没想到,一回到单位,王喜悦就忙忘了此事。直到四年后俩人离婚也没有兑现这个承诺。在这短短三、四年间,王喜悦的人生,就这样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出现了这种变故——父母病逝,婚姻破裂。这样撕心裂肺的事接连而来,让王喜悦当时那几天突然沉默不语。好友、同学知道害怕别离的他,突发这些事有可能过不了那个坎,至少会郁闷一段时间。因为他真的很爱他的前妻,说她温柔贤惠,对他也好,是一个不错的女人。而对父母,他一直都希望条件成熟后好好孝敬他们,不能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没想到,往往却事与愿违。过了几天后,大家看他好像没事人一样,面带微笑,认真处理完这一切,之后继续正常上班下班。碰着了,他还是面带微笑和大家打招呼。大家心知肚明,虽然看着他那笑有点勉强,以为他总归认识到了事情无法挽救,就希望让时间慢慢抚平他心中的创伤,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大家没有想到和发现的是,那时候的他,已经有抑郁症的先兆了。对父母和爱人的愧疚与遗憾,他一直不能原谅自己。后来某一天,他和好友聊天时曾经对好友说;离婚,只怪自己没有好好地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就算净身出户也是他自己造成的,(离婚时他什么都没要,房产和家当全部给前妻了),不怪任何人。对于父母,他总是很愧疚。他说;他们很不容易把我供养出来,好不容易我工作了,如今收入高点,也稳定,认为可以好好地孝敬他们了,可他们却生了那么重的病,根本无法治愈,最后还受尽折磨去世。就算我如今挣再多的钱,他们都不在了,对他们来说有什么用?他们一点都没有享受到我这个做儿子的福。我真的是很不孝。在当时那好长一段时间里,王喜悦心情郁闷到了极点,常常故意用烟头把自己烫伤(这也是出事后,朋友发现他的肚子上有很多被烫伤的新旧痕迹,才知晓的),他还是什么也不对人说。看着他正常上班、下班,处理工作,大家都以为他能慢慢调整过来,也就没有谁多问他什么。生活就这样像极了狠*的老妖婆,让人猝不及防。那之后,看着开心的王喜悦,其实是变了很多,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同事们一起喝酒聊天了,好像把自己紧紧地锁在了一个小小的世界里。特别是在父母重病后,俩老人前后相差不到一年去世之后,他更是沉默寡言。就算是又过了两年后,经同事介绍一位他和女方俩人都满意对方的女人结婚以后,也没有改变他这种独自承受内心苦闷的状况。王喜悦第二次结婚,朋友不知,同事也不知。结婚都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大家才知道他又结婚了。对方是一个比他小很多的美女,一天美女到单位给他送东西,大家才知晓此事。问他为啥不通知大家去祝贺一下,他淡淡地说“没啥好祝贺的,又不是初婚。”只是对工作,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敬业,专注,甚至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到了痴迷的地步。四王喜悦在出了这些事后,更是把心思全部用在了工作上。他自己和现场工人关系好,就想在冶炼上技术上很下功夫,解决好技术问题,希望能在减少现场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降低消耗,提高质量、提高冶炼技术。只要现场工人告诉他,又或者从其他地方听说点有关方面的什么问题,他总会立即到现场深究。许多时候,一说到技术方面的各种问题和案例,他总会找同行或者专家进行讨论,之后利用机会到现场进行试验,感觉可以的,立即和现场工人进行研讨,大家都认为具有可行性的,马上提交方案到上级,争取尽快落实具体措施来进行实践。自己亲自到现场看看全面实施后的结果怎样。如果到达效果,他尽力尽快全系统进行实施。反之,他会继续和有关人员查找出相关的方案,尽快解决问题。更多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可行性的方案,他简直到了痴迷的状态。因为,只要高炉上一说出突发现状,他居然立即都能想出应对应的解决办法。后来,一线职工干脆就叫他“王专家”了。大家看着王喜悦工作上的成绩越来越多,都为他感到高兴,却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经是中度抑郁症了。特别是在工作又一个五年之后,他的第二段婚姻破裂,他彻底的把自己完全放在了独立的世界中。业余,他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他感到特别难受和孤独,郁闷之极。但是面对同事和工作,他除了话比较少而外,其他都没有多大变化,加之同事、朋友们都是有家有口的,聚会也特别少,此时,还是没有谁发现他的不同。同一个时间段内,面对工作上的刁钻古怪的技术难题,王喜悦却感到特别兴奋。他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解技术难题而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哪怕是深更半夜找他请教技术难题,王喜悦都是有求必应,不端架子,更不会摆官腔,认真的听,仔细分析,从现场的一些蛛丝马迹中慢慢地查找原因,想办法尽快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出来,让损失降低到最小。许多时候,等大家都处理完故障后,各方面都恢复正常了,该离开现场的都走了,才发现他还在现场,面带微笑的看着大家有条不紊的出铁、放渣。经常这样留在现场的王喜悦后来让现场工人感到;“这王专家精神真好,我昨天下班见他在这里,今天一来,他还在这里”。他听到这些话后一笑了之,等现场彻底顺利后才会慢慢离开。其实他是不放心自己的那种解决方法,用他当时的话说;“这种处理方法是第一次,我也不知道它是否有什么后遗症,所以还是多看看,彻底放心才行。高炉冶炼其实就是一项高危工作,故障处理不好,方法不当,很容易引发后续大的事故。人命关天,小心使得万年船。”这也是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已经生病的主要原因。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技术问题时总是语言精练,说到点子上,有时候还是热情洋溢,甚至激情澎湃,废话一句都不会有。经过了无数的经历和磨难之后,现实把王喜悦那颗柔软的心弄得支离破碎。有一天下午,在知道唯一的姐姐也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上了天堂后,祸不单行的王喜悦崩溃了。当天夜里,在夜深人静时,面对空空的家,想起远方故乡的亲人一个个的都离去,郁郁寡欢的他开始用燃烧着的烟头烫伤自己,很久,吃了帮助睡眠的药物勉强睡了那么一两个小时。第二天,看着王喜悦有些精神不佳的同事,提醒他感冒了就不要到现场,有啥急需解决的事到时候通知他。他开始也还听同事们的劝,感觉精神不好就不到现场,害怕出了安全事故给同事和领导带来麻烦。后来有一天,一突发事件没及时告知他,当有关领导向他问及此事时,他当时不知怎么回答。当时他就觉得,作为主管这方面的职能部门领导,没办法给出具体的补救方案,是他的失职,顿时感觉颜面扫地。之后就又坚持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其实,领导们都知道他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当时也就没多说什么,更没有怪罪他之意。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也就完事了。可他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没及时止损。他自己当天就因为这个事在办公室想了很久。直到中班后期才不紧不慢地回家。当天晚上,王喜悦在家独自坐到了天亮。第二天天不亮就简单洗漱一下直接就到厂里。开完早调会之后,王喜悦马上穿好工作服到了现场,他找到那天出问题的班组长,先问了当时的现场突发情况,跟着又找来技术组的同志,一点一点找寻事故的突发点,想尽办法找出为什么会出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步一步的追根求源,有点不明白的马上找来现场工人,让他们给他讲讲处理细节。看着他们处理过程,观察细节上的连接,终于找到了出问题的症结,之后立即着手写出了有关方面的紧急预案和补救措施。这个时候的王喜悦收获了各种奖状,收入也是比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上了好几个台阶。小道消息说,王喜悦已经很快要被调到上级单位当领导了,有好友私下问他,他听了不可置否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大家也就在这时猛然发现,事业很成功的王喜悦如今真是却越来越沉默了,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同学、朋友的聚会也是一样尽量能不去的,就绝不去。到后来,无论是单位组织活动,还是同事、朋友聚会,大家也都很少叫上他了,想着就是叫上他,他也会找理由推掉的。两年之后,在一个年三十的中午。那天,他在办公室吃完饭就去找一位朋友,想让朋友陪着他当晚吃一顿饺子。当时因为正好是年三十了,朋友各种事物较多,也忙着晚上回家团年,就告诉他;“今天单独陪你有点抽不出时间,要不,你跟我回我家去,反正我父母今年正好到这边过春节了”。他想着朋友也是从外地来的,全家好不容易才抽时间在一起过春节、团年,自己一个外人不好去打扰,没答应去朋友家,之后和朋友闲聊了几句就回办公室了。很快,春节到了,影单形只的王喜悦因为父母不在,姐姐也不在了,想起遥远的故乡,感觉自己如今已经也成为了故乡的过客,春节就干脆留在单位值班了。春节之后,王喜悦请假,休了一次带薪假,回到了离开好多年的故土。看了看已经人去落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还有曾经住过的父母家的老屋,已经是破旧不堪、残垣断壁的样子,王喜悦难受的不已。忍着如虫蚁蚀骨般的疼痛,走到父母坟地里待了一下午,王喜悦无声的泪流满面。当晚,就在一位堂兄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踏上了回单位之路。半年之后,王喜悦在毫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在家里把自己弄到天堂当天使去了。朋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了很多有关治疗抑郁症的药,接着又找到了他留给自己的一封信。看着那一瓶瓶的药和这封信,朋友当时泪崩,狠狠的扇了自己几个耳光。此时才突然明白最近几年王喜悦为什么和他们的心离得越来越远;“我真的很痛苦,因为热爱这份职业,忘记了怎样协调时间和陪伴家人,失去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但是,我到如今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这个职业,只是要好好地协调时间,利用好业余时间,好好地陪伴家人。我走了,不要悲伤,这样的结局,对我来说是解脱,也是重生。”才工作二十多年的王喜悦就这样消失在了世界的尽头。面对王喜悦的遗物,朋友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自己,怪自己不知道他生了如此重的病,对不起他的信任和理解。如果早点发现他生病,就算是让自己掉几十斤肉,他也会帮助王喜悦走出来。看着如今这个结果,朋友后悔死了。朋友收拾完,站在王喜悦房子的阳台上,抬头看着天上的白云垂泪,愿他朋友、同事们一生安然无恙,愿当天使的王喜悦开开心心,来世,还会继续干好他喜欢的炼铁这个工作。来生,不但工作顺利,身体也要健康,家庭幸福美满,足矣!
作者简介
蔡凤因,本名蔡凤英,四川蓬安人,现居四川攀枝花市,从事炼铁工作。业余爱看书写作。攀钢作协会员,攀枝花东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鞍钢日报》《攀钢日报》《冶金报》《攀钢文艺》《四川工人日报》《前卫杂志》《文友杂志》《芳草杂志》中篇小说《乌*堡情缘》《残月也美丽》《只能用这种方式爱你》等在网上发表。推荐阅读
散文选刊○王纪民:你好,顾乔生
中国诗集○阿毛:迷醉于芜湖
投稿指南○五十家报刊投稿邮箱
散文选刊○王平:童年的河流
中国诗集○郭松:春耕(外一首)
散文选刊○邵魁:斗胆说性
都市小说○廖成江:天地良心
隔壁的龙门阵,其乐无穷
懂得释然,让心灵拐个弯
读书之悔
石林孕妇山之美
散文:母亲的电话
征稿启事《都市作家》主要刊发各类小说、各类诗歌、散文随笔、曲赋楹联、戏剧小品、影视剧本、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校园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理论等,欢迎海内外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投稿。开设栏目:微刊信息、专栏作家、都市小说、散文选刊、中国诗集、辞赋楹联、影视剧本、随笔小品、纪实报告、文学评论、理论园地、校园新星、民间语文、作品连载、投稿指南、收费阅读等。投稿要求:1、原创首发,未在其它任何媒体平台(包括报纸、杂志、网站、微刊)发表过。2、来稿字数要求:诗歌3首以上,其它稿件字以上,连载作品字数不限。3、来稿请附作者简介、本人照片一张,无简介一律不予发表。4、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