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赣县这名乡村教师上了学习强国,41年扎根
TUhjnbcbe - 2021/6/12 17:11:00

————商务合作:————

“问天何时老?问情何时绝?我心深深处,终有千千结!”年届退休之龄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白石西坑小学教师刘德辉,用41年矢志不移的坚守、呕心沥血的忠诚,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扎根山村教书育人的“千千结”。西坑小学原来是白石乡的一所村级完小,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人数已经难以统计,只能用一句大家惯用的俗语来概括,那就是“桃李满天下”,而刘德辉正是在这所学校“种桃育李”的一名辛勤“园丁”。家住白石西坑村石芫洞组的刘德辉,年出生,年高中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却因相差3分而“名落孙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回炉”复读。年春季,西坑小学缺一名教师,在家里做了半年农活的刘德辉有幸成为母校西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时,每天天刚亮,刘德辉就从家出发,在羊肠小道上疾走一个多小时,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教学。中午给学生热好饭菜,下午送学生放学,晚上又迎来了读夜校的村民。原先教导数百学生时,刘德辉充满干劲,勤勉教学;现在学校只剩下一、二两个年级三个学生和两位老师,刘德辉依然热情饱满,兢兢业业。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刘德辉从未改变教育初心,在这乡村小学一干,就是41年。他爱生如子。有一年开学报名后,有两名成绩优良的孩子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刘德辉在家访中得知,他们家中孩子众多,加上父亲卧病在床,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刘德辉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拿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交学费,并保证供给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兄弟俩重返校园。如今,这兄弟俩经常来学校看望刘老师,已上大学的他们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不禁眼含泪水地说:“要不是刘老师当时慷慨相助,我们哥俩现在可能还在工地上干活,非常感激刘老师像亲人一样无私地关心帮助我们,我们将来也一定为学校为家乡多作贡献。”问及几十年来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刘德辉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在刘德辉任四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一名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曾有过不让他上学的念头,学生思想也产生波动,成绩下降明显。他多次家访,并答应先给孩子垫交学费,并引导和鼓励该学生安心学习。在他的努力下,这名学生高中毕业后考取“双一流”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并获中国地质大学和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双硕士研究生学历。年4月的一天,春雨连绵,刘德辉在从白石回西坑小学的蜿蜒山路上遭遇车祸,昏迷两天两夜,醒来后他不顾医生家人的阻拦毅然返校上课。刘德辉的爱人回忆说:“德辉醒来后起身站都站不稳,嘴里一直说着‘要回学校上课,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我和儿子百般劝阻,让他养好身体再去,他就是不听,坚决要出院。”如今,他带着脑震荡后遗症继续手把手教学生写书法,自弹自唱教学生音乐,把孩子们的书画作品贴满教室。刚开始,刘德辉的爱人、儿女十分不理解。一方面,家境本就贫寒,刘德辉还用自己不多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另一方面,一年到头,刘德辉都为了学校学生的事情忙着,顾不上家里的生活。刘德辉的爱人吴长女说:“我们结婚后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无暇顾及。当时很多亲戚外出务工,挣钱比当老师多得多。做老师这么累又没什么收入,我劝他别干了,出去务工,好让家里生活好一点。”“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我不能离开。”面对家人的劝说,刘德辉的回答简短有力。40余年匆匆而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德榜样,引领后人。历经所有之后,苦尽甘来,尝遍世间酸甜苦辣,乡村教育这片净土,依然是刘老师持续耕耘的希望。自年以来,刘德辉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乡的期末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刘德辉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年9月,刘德辉从事乡村教育满36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如今,刘德辉荣获教育部颁发的荣誉证书。手捧着这张沉甸甸的证书,刘德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41年,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执着书写了一份满意的乡村教育答卷!

来源:学习强国赣州学习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赣县这名乡村教师上了学习强国,41年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