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吴清源围棋之力量与思想
TUhjnbcbe - 2021/6/16 11:39:00

大型传奇围棋小说《乌鹭传》

来源:上海档案信息网

梅兰芳(右)吴清源(左)在东京帝都饭店

吴清源(左二)与哥哥吴景略(左一)、吴景略太太(右一)、吴景略女儿(右二)合影(年)

吴清源与太太、儿子合影(年)

吴清源是著名的围棋大师,素有“围棋圣手”之称。年夏,他和同样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日本东京会面,两位在各自艺术领域创造奇迹的大师坐论棋道,梅兰芳透露自己曾经学过围棋,并问及吴清源下围棋的“秘诀”,后者即道出了围棋之力量与思想的关系。

那年是梅兰芳第三次访日,当时是在东京的欢迎会上见到吴清源的。吴清源当下邀请梅兰梅到他家里作客。梅兰芳因那几日行程已安排好,便和吴清源相约,待他回东京时再相会。不日梅兰芳由箱根回到东京。7月11日下午,梅兰芳推却了其他活动恭候吴清源,两位大师遂在帝都饭店会面,并倾情交谈。当时他们的主要话题,竟多是围绕着围棋。那天陪同吴清源一起到帝都饭店的,还有他的朋友多贺谷夫妇、陈辉川。多贺谷是日本《读卖新闻》围棋栏目的主编,他也很喜欢看梅兰芳演的京戏,可说是慕名而来。

大家落座后,吴清源告诉梅兰芳,自己幼年时曾跟着祖母看过他演的京戏,而且还在12岁那年,在北京大方家胡同一位姓李的先生家里见过他,一晃已成30年前的往事了。有意思的是,梅兰芳对此往事竟然也记忆犹新,听吴清源这一说,顿时感慨道:“不错,有这件事,我想起来了:李先生是喜欢下棋的,那天请客,有围棋的局面。我走进李家客厅的时候,您正和一位老者对局。那位老先生想半天才下一子,可是您毫不犹豫,拿起一个黑子就放下去了,等对方继续沉思的当口,您却在果盘里拈起糖果、花生米嚼吃。好像胸有成竹、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心里纳闷,怎么老先生跟一个小孩下棋竟显得如此吃力。主人偷偷地告诉我说:‘这盘棋的局势,老头儿已经输定了,你别小看这个小孩,出手不凡,将来可以成高手。’以后关于您到日本的情形,我从几位老朋友口中也听到一些。”(见梅兰芳著《东游记》中国戏剧出版社.12)接着,梅兰芳披露道,早先他曾经学过几天围棋,后来有朋友对他说,下围棋要专心致志,你应该把精力放在京戏上面。他就此放下了围棋。为此,他很想听吴清源讲讲围棋的“奥妙”。吴清源表示认同梅兰芳那位朋友的观点,并说,“围棋要下得好,必须是专业化;如果业余消遣,那又另作别论。其实围棋的着法,并不难懂,一说就能明白,但要精通此道,就非有名师指导不可;而且单靠学习,没有天才,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有了限制”。

当时在场的还有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许先生同样喜好围棋,听到这里,他忍不住请教吴清源:“像中国的老国手如*龙士、范西屏、施襄夏……比起日本的国手来究竟谁占优势?”吴清源答道:“下棋首先要讲力量,刚才所举我国的几位前辈老先生,力量是强的,但如果同日本的国手来比较,还很难立刻作出结论。因为从前中国下棋的规则:落子之前,要在棋盘的‘四四路’犄角上摆上黑白各两个座子。这样棋路的变化就少了,所以中国的棋谱,起手布局的程式就有了局限性,没有日本棋路的灵活多样。但围棋的胜负,往往决定在斗争围杀的结果。中国留下来的老谱,在对杀的局面中,不但看出力量,并且有高度的思想性,我当年跟顾(水如)先生学棋,他教我把日本谱和中国谱同时并打,吸取两方的长处,灵活运用,因此进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围棋圣手”吴清源从中国围棋老谱中悟出的蕴藏于其中的力量和思想这层内容,应该不仅属于中国的围棋文化,它同样体现于其他多种文化领域,并与之融会贯通,比如京戏。这不,吴清源大师话音甫落,梅兰芳大师立刻就心有灵犀地接上说:“吴先生的话很对,就拿我学戏的经验而言,我从前辈那里得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但我并不是一(亦)步一(亦)趋的模仿,而是把他们的优点消化在我自己身上,向前发展。我想凡是艺术都离不开这个道理的。”(以上引文均见梅著《东游记》)

古语云: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这同道可以不是同行,但一定要有为双方都认同的义理。比如吴清源道出的蕴含于棋艺文化中的“力量”与“高度的思想性”,当即就在长期浸淫于京剧文化中的梅兰芳心里引起共鸣。此中精义确实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以吴、梅二位大师论,在他们下棋或演戏的过程中,观者无论如何也看不到他们身上有那种使足吃奶的劲的突出表象,但其实那种内心使上的“力拔山兮气盖势”的举重若轻的体验,惟他们自知,实不足与外人道。显然,这其中力量与思想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力量缺失思想支撑,很可能流于蛮力;思想借助力量,则往往如虎添翼。就这点论,梅、吴两位大师论的是棋道,但给予我们的启发,又不仅仅只局限于棋道。

其实吴清源还在不满10岁时,就有战胜“老先生”的记录了。吴清源年生于福州,兄妹众多,他排行老三。父亲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科,回国后做了名小公务员。因喜欢下棋,也影响了子女,尤其是吴清源。据他哥哥吴景略回忆,吴清源和棋谱一接触,就着了迷。年他九岁时,了解到围棋谱的妙趣后,就废寝忘食地把整个心思都钻到棋谱上去了。当年吴家终日摆棋谱,先是摆《桃花泉》、《弈理指归》以及“中国的老国手”*龙士、施襄夏、范西屏等人的对棋谱。后来又迷上了父亲从日本带回来的《新桃花泉》、《本因坊道策》等棋谱,可谓嗜之如命,半年下来,便独霸吴家,并渐渐名声在外。

此时在北京的福州同乡中,有位叫林贻书的国手,知道有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吴清源下围棋了得,老棋手便屈尊约吴清源对弈。结果老棋手被吴清源杀得阵势凌乱,最终告输。经此一役,小小年纪的吴清源开始名声在外。

应该说,吴清源最初的伯乐就是父亲。年夏末,父亲这时候认定这个儿子在围棋上大有发展,便一方面为他订购日本棋谱,另一方面带他到常有高手光临云集的茶馆下棋,吴清源就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得以与名棋手汪云峰、顾水如对弈,并受到他们激赏。尤其是顾水如先生,对吴清源的人生,更是有着直接影响。上海老作家任溶溶回忆说,年杭州屏风山工人疗养院落成,他作为上海文艺界成员应邀前往疗养,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前辈和知名人士,其中就有被任先生视为“奇人”的顾水如先生。顾先生是上海枫泾人,少年时棋艺就已好生了得,早年赴北方比赛,并定居北方。曾赴日本研究棋艺。20年代与棋童吴清源对局后,就认定吴是可造之材,欣然收吴为徒。顾先生后来回到上海。50年代他还曾经在上海襄阳公园让七子与一位七岁棋童对弈,到中局即欣然收其为徒。这棋童就是后来享有盛誉的围棋大师陈祖德。这些都是后话。

且说就在吴清源与顾水如先生对局后翌年,父亲不幸病故,吴家生活顿时遇上危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顾水如将吴清源引荐给此时正执*北洋*府,且喜好围棋的段祺瑞,段赏识棋艺不凡的吴清源,遂资助留吴在京城学棋,也缓解了吴家的经济困境。年至年段祺瑞当*期间,围棋名手一时云集北京,其中不乏日本棋手。年吴清源与日本六段棋手岩本熏下过两局,第一局岩本熏让三子,吴清源胜出;第二局让两子,吴清源输一子。吴清源的名字就此传入日本,棋界名师濑越宪作特地派弟子井上孝平赴京,试探吴清源棋力。二人共下三局,吴清源全部胜出。濑越宪作接报大惊,他也就此有心促成吴清源赴日。经历一番波折后,年10月下旬,时年14岁的吴清源终于与母亲和大哥一起到达日本东京。本因坊秀哉、濑越宪作等日本棋院的棋士和记者到站迎接。此时日本棋院总裁大仓喜七郎已答应每月资助吴清源二百日元,以两年为期,至于吴清源最后能否在日本棋院立住脚,得看他期满后的成就决定。

而吴清源眼下就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必须先在东京得到日本棋院承认他具有棋士资格。为此日本棋院组成了一个由本因坊秀哉(九段)为主要成员的七人审查会,给吴清源评定段级。评段标准就是让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及另几名分别为六段、四段共七名棋手过招。结果吴清源除了输给木谷实(四段)一局外,其他都胜出。这样的骄人成就,使他毫无悬念地被评定段级,成了棋院正式棋士。

年,16岁的吴清源开始参加棋院春季大比赛。这场互相角逐的八盘对垒比赛因关系到每个棋士的前途,所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比赛结果,吴清源七胜一负,名列全院第三。获奖金一百日元(合当时中国银元二百六十元)、金牌一块。接下来在秋季比赛中,吴清源获全胜,名列全院第一,从而有了升四段的资格。年,当大仓喜七郎对吴清源二年资助期限到期时,吴清源已成为日本棋院正式四段棋士,他以下棋收入来维持生活,也不成问题了。

此际,日本棋界崛起的明星吴清源,先是在东京《读卖新闻》社发起的至年的延续赛事中,连下十城获全胜;期间参加年东京《时事新闻》社发起的棋赛上连胜十八局,震惊日本棋界。年的春季大比赛,他又获第一名。同年秋季,晋升为五段棋士。年,吴清源20岁时,鉴于他春秋两季赛事成绩,他被晋升为六段。当时日本棋院棋士只有一名九段,没有八段,三名七段,所以六段的实力不输于现在的八段。

此时一个严重的现象也开始伴随着吴清源产生,那就是他的健康发出了警示。他兄长吴清略回忆道:

清源本来身体瘦弱,到日本后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他既不注意营养,又不喜欢运动,更兼对局频繁,每局均是殚精竭力。在棋艺上精益求精,夙夜匪懈,身体却很孱弱。当我在一九三四年暑假去东京家里,见他清晨打坐,问他这有什么好处,他说:“打坐可以养心,对下棋很有益处,下棋是竞心斗智的活动,一般说高手的棋力不相上下,在决战关键时刻,谁的思路清晰,谁就能胜对方一筹,这就要靠平时的修养。”他这番话是经验之谈。

但就在第二年的十月一日夜,吴清源“入厕,晕倒在厕所内,当母亲发现时已人事不知。二妹请来濑越先生,打电话请来医生,注射八针和灌些温水,才逐渐回(恢)复过来。第二天棋院秋季比赛开始,清源未能参加。”(吴景略语)

年4月,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此后随着棋艺的继续发展,健康状况也时好时差。他26岁时,经人介绍,与正在东京高等师范读书的19岁女学生中原和子相识并恋爱。据吴景略说,和子父亲中原健一先生是位正直之士,反对日本侵华,主张中日友好,并认可吴清源的好人品。年2月,吴清源和中原和子完婚。此后吴清源的人生多在与各位高手的激烈对弈中度过。年吴清源36岁时,晋升为九段。

年夏,正是在吴清源九段与高川秀格九段紧张激烈的决战期间,中国新*权建立后的第一个文化界代表团访问日本,并有了本文开头交代的梅兰芳与吴清源两位大师的相会。交谈中,吴清源向梅兰芳详细询问了中国解放后的种种建设情况。梅兰芳还回忆道,吴清源曾这样对他说:“国棋是中国的国粹,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日本的围棋还是从唐代流传过来的。我想在祖国的伟大建设中,围棋也应该是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种艺术活动。我希望您回去后向文化当局建议,选派几位有围棋天才的青年到日本来留学,年龄最好不超过十六岁,我一定用全力照顾他们,使他们加快的学成归国,参加研究围棋的专门机构,成为后起的骨干,使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能够发扬光大。”

梅兰芳回国后,曾为此积极奔走。他在上海看到9月4日的《新闻日报》刊有《培养青年棋手的顾水如先生访问记》的文字,即嘱咐秘书许姬传去访顾先生,把吴清源先生的建议和他研究一下。第二天,许秘书把与顾先生晤谈的情形转达给梅兰芳,说顾先生很赞同吴清源先生的建议。在谈到具体情况时,顾先生认为,“在已经发现的少年棋手中,上海的陈祖德和赵之华、赵之云两兄弟以及无锡另一位小朋友都是很好的培养对象,但陈祖德今年才十二岁,正在读书,远离祖国去专习围棋,在家庭中还有问题。”之后,他们还就如何与吴清源先生沟通,以促进中日围棋交流谈了设想。

年8月的一天,吴清源外出时不幸被摩托车撞倒,造成多处骨折和脑震荡,后经抢救虽然脱险,但脑震荡后遗症却致使他神经错乱。在年第四次争夺名人称号的赛事中,被弟子林海峰夺去名人称号。继而随着林海峰、大竹英雄、赵治勋等新一代棋手的崛起,也无声地宣告着吴清源时代的谢幕。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清源围棋之力量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