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中医学称为“面瘫”,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常规针刺及中西医药物治疗及时,患者大多能够恢复健康。但仍有15%左右的面瘫患者由于失治误治或体质原因,存留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状,对患者外观造成不良影响,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我们自年3月—年3月收集了68例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仍不见好转的面瘫患者,称为面瘫后遗症。采用温针灸器施灸面部及肢体腧穴治疗面瘫后遗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针刺将所取穴位分为两组:第一组:阳白、颧髎、合谷、足三里。第二组:头维、太阳、颊车、阳陵泉。两组穴位除合谷、足三里穴取双侧外,其他穴位均取患侧。两组穴位,每日使用一组,交替应用。配穴: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承浆沟歪斜者加承浆。患者第一组取仰卧位,第二组穴取侧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阳白、头维穴用提捏进针法。余穴根据穴位深浅,毫针直刺。各穴位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法。然后在各穴位放上温针灸器(如图),可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待艾绒燃尽去之,为补法。每个疗程开始第一天用一次性采血针于鱼腰穴处开始向两侧点刺放血5处,每穴放血3—5滴。
面瘫患者大多经过面部电针强刺激、外贴药物致糜烂的情况,有的已出现面肌联动、痉挛及倒错等后遗症,加之治疗时间较长,病人痛苦大。因此,治疗时面部取穴宜少,轻刺激,两组穴位交替应用,又可防止穴位疲劳,疏调局部经筋之气血,取远端穴位,鼓舞气血上行于面,改善因失于濡养而致纵缓不收的面部肌肉,为治疗后遗症的大法。我院发明的温针灸器,是对传统温针灸法进行的改革和创新,融针、灸、药于一体,可以把刺入穴位的针体加热到合适温度,并稳妥的达到艾灸的效应。温针灸器使用时,先将毫针刺入穴位,然后把针体套入温针灸器中间的套管中,再放入与型号相应的适量艾绒点燃,艾灸过程中可适时添加艾绒。针体及所施部位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如感到温度较为剧烈时可以抬高一下灸器,或在灸器与皮肤之间加放垫片以调节温度。本温针灸器的特点:保持恒温;控制补泻;能行圆针或鍉针按压温灸;可配合药物使用;应用方便,安全可靠。克服了以往灸法中的传热太快、不易控制、时间短暂、作用局限以及安全程度较低等诸多缺陷。该温针灸器在临床上已应用20余年,经过反复验证,可以提高针灸疗效,值得临床普遍推广。医院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