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医院康养床位常年入住率超过95%
医养结合探新路(人民眼·老有所养)
本报记者何勇申智林
医院(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外景。
唐剑辉摄
医院医生在查房。
甘纪平摄
医院康养区入住老人在进行手工制作。
甘纪平摄
引子
年至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至近2.54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1%。
*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在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重要惠民举措。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民*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近年来各方反映较多的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多项*策措施。
4年前,为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原国家卫计委、民*部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湖南省湘潭市名列其中。近年来,湘潭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今年3月,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医养结合经验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医养结合,难点在“合”,关键在“合”。多年来,医院坚持在“合”字上做文章,由一家曾医院,转型发展为活力迸发的医养结合机构,康养床位常年入住率超过95%。
从居家养老到入院康养
一位老人的养老选择
早晨6点半,阳光照进阳台,85岁的杨蔚兰正在洗漱,房门半掩。
“杨老师,需要带早餐吗?”护理员周雪群的声音照常从门口传来。
“今天不需要了,自己做哩。”杨蔚兰踱进厨房。她的身后,是一间不大的起居室,陈设简单,家电齐全,大小物件收拾得整洁有序。白居易的诗句“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张贴在墙上,红色的纸张,给屋舍增添了暖意。
这就是杨蔚兰日常居住的地方——医院老年康养区。医院坐落于城区中心,离蜿蜒流淌的湘江不到1.5公里,绿树环绕,闹中取静。
“就在这儿养老啦!”杨蔚兰笑道。
两儿一女,子孝孙贤,医院来养老?
这要从一场急病说起。年老伴去世后,她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子女工作在身,没法24小时陪护。年初的一天半夜,老人突犯眩晕症,身边却一个人都没有。她强撑着,扶着桌椅挪到电话机旁,拨通邻居家电话求助。打这之后,杨蔚兰觉得,居家生活不是办法。当年3月,她住进了医院康养区。
与居家相比,这里有何不同?
“喏!”老人伸手一指:房间墙壁装有扶手,通往阳台的门槛被抹平,起居室的床头安装有紧急呼叫装置……
硬件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让杨蔚兰住得舒心,而让她安心的,则是这里提供的康养服务。
平日里,杨蔚兰就像在家时一样,上午去楼下的树林里散步,与同楼的老伙计们聊聊天;下午就在房间里读读书、看看报。不同的是,大楼里有周雪群等护理员24小时守候,但凡有紧急情况,总能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
“最让人踏实的,是就医有保障。”杨蔚兰说,自打住进来后,她和儿女再没有因为她的就医犯过愁,“住在这里,医生护士就在身边,放心。”因为常去查心血管疾病,杨蔚兰还加了科室医生周翠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