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由邓小平同志一手带领的改革开放开始实施,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这项改革也促进了中国形成未来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再纠结*内的斗争以及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界限,积极去学习资本主义中商品经济的规律,这项改革极大程度的增加了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完成了中国的第二次,邓小平同时也在此时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这些指导思想的指示下,深圳尽在几年内就从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建成了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我们也像世界证明了并不是贫穷和困苦才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可以做到国富民强。
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是基于他长远的目光,而邓小平同志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还有一个故事要说。这就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件小事上。
张浩跋涉千里带密电码回国
张浩原名林育英是开国元帅林彪的表兄,由于革命需求化名为张浩。林育英出生在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三年,十三岁就入私塾读书,之后因为家贫辍学。年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年2月林育英在族弟林育南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
之后带领工人运动。并且在年前往莫斯科学习。在莫斯科学习后他化身为“林春山”回国,又领导了上海工人运动。之后在上海总工会的万人集会中被刺刀戳中,又被枪托打到,这也为林育英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也是之后张浩病重回延安的原因。
年1月,林育英再次接到命令前往莫斯科,任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两年后共产国际方面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了向正在长征的红*传达会议精神。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这时林育英化名为张浩,并且假扮成一个商人,从蒙古带着密电码入境,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大沙漠,最后终于找到了位于陕北的中共中央。
张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十分高兴,紧紧地握着他粗糙的手说:“转眼就是十几年没见了啊,你是我们在共产国际的千里眼,顺风耳。*中央会记得你为革命付出的努力。这是共产国际为我们送来的指路明灯啊。”
”随后,在瓦窑堡召开的六届中央*治局扩大会议上,张浩宣读了共产国际让他带回国内的消息。*中央决定完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同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方针。
张浩带回来的“共产国际的声音”为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之后张浩还远赴四川劝说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北上,维护了红*内部的团结统一。之后张浩又奉命担任了援西*的*委,就是从这开始,抗日后改组为师,由刘伯承担任司令,张浩任*委。
红四方面*转移线路图年年底张浩病重,回到延安后负责工人运动,并最终因为年轻时留下的革命伤和积劳成疾于年去世,张浩去世后毛主席亲自为其抬棺送葬,并且写挽联道:“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刘伯承生于年,辛亥革命时期从*,年年仅24岁的刘伯承就在战斗中失去了左眼,并且在手术中坚持不用麻药。当时在手术现场陪伴的王尔常先生后来写下关于刘伯承元帅的回忆文章,对刘伯承元帅的英雄气概叹服不已:就算是之前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也仅仅是用了麻沸散并且用刀刮骨。今天刘伯承元帅没有任何麻药的情况下就做了眼睛的手术,这岂不是胜过关公千百倍?
张浩病重刘伯承自任*委被拒绝
刘伯承在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在*内可谓是身经百战,参与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和抗日战争以及最后的解放战争等,在“千里挺进大别山”一战中将国民**队多次引入迷途,牵制了南线兵力整整九十个旅。最终刘伯承因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的赫赫功绩被授勋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此时师刚刚打了几场大胜仗,在太行上给予日*各支部队迎头痛击。所以刘伯承对张浩此时离开十分不舍,但是奈何张浩需要到后方养伤。在张浩病重回延安治疗时刘伯承建议自己担任师的*委,由之前红*总指挥徐向前担任师长,因为在刘伯承眼中红*最会打仗的人除了毛主席就是粟裕和徐向前,所以他力荐徐向前担任师的师长。
徐向前出身于*埔*校第一期,在行*打仗方面堪称奇才。甚至敌人给徐向前开的赏金和毛泽东朱德等中央老总一样,这也足以看出他的*事天赋和敌人对他的重视。但是刘伯承的建议却被主席一口回绝了。
刘邓大*挺进大别山绘画作品主席巧妙安排缔造刘邓大*神话
那么为什么主席会否决刘伯承自任*委的意见呢?主席到底有哪些深谋远虑?因为主席考虑到,此时是战争正盛之时期。非常时期自然要行非常之法,在主席心中徐向前和刘伯承都是指挥*队的大才,如此大才怎么能在战时分心去当*委呢?
八路*如此缺乏高级干部,怎么能让两个稀缺的*事家去当*委。其实主席的意思就是让刘伯承和徐向前继续充分发挥两个人的*事才能,自己给他们另找*委。事实证明主席是极其高瞻远瞩的。
他选中的这两个*事人才日后也都成了开国十大元帅中的一员,并且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都大显身手,是我*抗日的中流砥柱。在解放战争也都各显神威,之后刘伯承更是和诸位将领指挥了淮海战役,奠定了我*的胜局。这二位也是我们新中国的奠基者。
随后毛主席给他们又物色了一个好*委,那就是任弼时,主席曾经高度评价任弼时,他也堪称是主席的“左膀右臂”。任弼时是当时延安的*治部主任,但最后由于延安后方工作太忙,后方又十分缺少干部。他实在是分身乏术此事才作罢。
最后主席终于想起了一个对解放战争以及后世都极其重要的人物:邓小平。毛泽东觉得此人*治觉悟很高,性格也刚柔并济,还在苏联学习过很久,适合做一个*委。只是当时还年轻,加以锻炼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委,于是想把他陪给年长的刘伯承,让刘伯承带一带他。毛主席想好之后便问到前线刘伯承的意见,刘伯承对毛主席挑选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于是邓小平就此走马上任师的*委,这也是刘邓大*神话的开始。之后更是有刘邓大*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心脏。就是毛主席这个无心举动为日后中国储备了一位极其伟大的领导人才,邓小平同志在日后也成功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在十几年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段历史也有不一样的两种说法,根据师机要主任林桂森的回忆:还有一种说法是刘伯承催促下毛主席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让刘伯承点名要一个*委。于是刘伯承想起了他在苏区结实的“小个子”邓小平,两人在苏区学习时理念相同,又都是四川老乡,相谈甚欢下成为好友。
所以此时刘伯承也想到了这位,和毛主席交流后两个人都觉得邓小平是个好同志,也将成为一个好*委,于是毛主席就将邓小平派给刘伯承做*委。
还有一种说法是刘伯承元帅长子刘太行少将的回忆: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性和原则性都十分强的人,对中央的命令是绝对服从的,一般不会提出具体人选,所以邓小平同志出任师*委应该是毛主席的意见。
但是无论这两种说法如何,这次选择对之后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能主席也从未想到一个小小的*委任命居然能对今后的革命和国家发展又如此大的影响。主席的这次巧妙任命可能就是中华民族国运当头的写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