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授衔仪式前夕,毛主席亲自审阅授勋名单。
这份名单上罗列着由国家评定出的十位大将和十位元帅的名字,他们个个功勋卓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着看着,主席突然问道:“名单里为什么没有郑位三”?
身旁的工作人员答道:“他没有*衔、没有职务……”
主席顿住了,沉思片刻,挥笔疾书,特批郑位三享元帅同等级待遇。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疑问:郑位三,何许人也?这样一个无*衔、无职务的人如何能获得元帅殊荣?
光荣入*,领导*麻起义
郑位三,原名叫郑植槐,年出生于湖北*安。
16岁那年,他在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的入学考试中,考取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为了纪念这个排名,他索性将自己的名字改做郑位三。
青年时期的郑位三身处动荡年代,作为有志青年,他在学校刻苦学习之余,从不甘心被困于三尺课桌之内,而是胸怀天下、关心时事。
年12月,恽代英、林育南、余家菊等12人联名发表《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宣言。
次年2月,利群书社正式成立,一时间书社里聚集了诸多有志报国的青年才俊,郑位三便是其中的一员。
在这个进步书社里,郑位三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他认真学习《共产*宣言》和其他进步书刊,积极投身到武汉各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之中。
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实践中,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郑位三的心中不断发酵、激荡。
年,在戴克敏、戴季伦的推荐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入*以后,按照*组织要求,郑位三被派往*安七里坪地区,去那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组织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
*安是郑位三的故乡,他熟悉并热爱这片土地。
在*安,郑位三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通过一系列农民斗争狠狠打击当地的土豪富绅。
不仅如此,郑位三还利用从“富豪”家中搜刮出来的民财,创办了农民夜校,为那些留守家中务农的青壮年提供学习场所,向他们宣传进步思想。
在郑位三的领导下,一大批进步青年迅速成长,再由他们去引领其他群众,一支坚实的农民武装力量就此创建起来。
年,大革命惨遭失败,受此影响,*安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省委机关被迫转入地下,反革命*府到处张贴通缉令,悬赏捉拿包括董必武、郑位三在内的92名共产*员。
整个*安,乃至整个武汉,全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在此种情形下,拥有多年斗争经验的郑位三迅速做出决断,他第一时间将县委机关转移到七里坪,接着安排*员分赴各乡,做好对农会干部的安抚工作,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心、坚持斗争。
稳定民心之后,郑位三主动联络戴克敏等人,提出“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建议重组*安县委。
经过上级*组织的周密考虑,任命郑位三担任*安县代理县委书记,继续领导和组织*安县的革命运动。
在郑位三任职期间,他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挥*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组织革命武装,逐步恢复和发展了*、团组织。
年的秋天,郑位三在听取了中共长江局负责人罗亦农同志传达*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关于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组织领导了*麻“九月暴动”。
那几天,一度沉寂的*安县,再次燃起了革命的火焰。
各区的农民协会纷纷组织起自卫队,当夜晚来临,他们便举着火把,拿起木棍、梭镖,冲进地主豪绅的家中,将革命的热情燃烧到全县。
在这场暴动中,当地的土豪劣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自卫队彻底摧垮了反动阶级在各区乡的统治。
受此影响,临近各县的革命力量也纷纷行动起来,*麻起义由此揭开了序幕。
临危受命,为*百折不挠
在郑位三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有两次临危受命,在*和人民遇到危险时,他都凭借一腔热血,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成功完成了任务。
第一次是在红*长征时期。
年6月,三十万国民*大*向我*驻扎在鄂豫皖的根据地发起了大举进攻。
红*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选择规避与敌人的正面对抗,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开始长征。
在主力*撤离后,当地的*民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一危急时刻,郑位三临危受命,接任了游击总司令一职,继续领导鄂东北的革命*进行斗争。
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斗争,郑位三动员区、乡干部深入群众,在人民群众中建立武装队伍。
那个时期是大别山斗争最为残酷的时期,敌人近乎疯狂地继续对根据地发起围剿,革命条件十分艰苦,大家经常风餐露宿,动不动就会饿肚子。
作为领导人的郑位三,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搞特殊。
他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困了就躺在地上,饿了就找树皮草根吃。
日子虽然艰苦,但大家的心却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
郑位三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讲革命故事,用部队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来鼓舞大家。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和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争情绪。
在反围剿行动中,郑位三的父亲因病去世,而他的母亲因为误食有*野菜,也不幸去世。
面对亲人的相继离世,郑位三深感悲痛,但他知道悲痛并不能打败敌人,只有在共产*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才能最终摧毁敌人。
作为*的中流砥柱,郑位三将心中的悲痛化作无穷的动力和勇气,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继续领导着战士们与敌人坚持斗争。
在郑位三的领导下,鄂东北的革命斗争不仅成功拖住了国民*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鄂东北的地方武装也得以恢复,共组建了6个独立游击师,累计人数超过人。
第二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数中华儿女纷纷奔赴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受*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派,郑位三再度临危受命,于年9月从延安回鄂豫皖边区,发动和领导鄂豫皖边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郑位三到鄂豫皖地区的首要任务,是指导红二十八*的改编工作。
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郑位三将红二十八*改编为新四*第四支队,并于年3月开赴皖中、皖东,走上了抗日第一线。
为了提高红*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培养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郑位三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从年10月到年6月,在*安开展了多期游击队干部、青年、*员训练班,共培训了多名学员。
与此同时,郑位三把随同他从延安到鄂豫皖的数十名干部和各期训练班的骨干组织起来,到各地去发动群众,恢复和建立*的组织,成立游击武装。
到年夏,由郑位三组建的4个游击大队已发展到余人,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日寇进攻和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年11月,郑位三兼任新四*第四支队*委。
他一面协助刘少奇领导江北新四*的抗日斗争,一面与支队司令员徐海东一道,指挥部队开展反“扫荡”,不断打击敌人,很快在津浦路东、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年,皖南事变后,郑位三任新四*第二师*治委员。
他与师长张云逸一道,领导二师部队在淮南开展敌后抗日战争,先后粉碎日寇两次大规模“扫荡”,创建和巩固了以皖北、苏北为中心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由于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年召开的*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郑位三被*中央评选为中央委员。
以身作则,率*中原突围
年6月26日,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任命国民**将领刘峙率领30万大*,向宣化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敌人妄图在"四十八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解放战争一触即发。
为保存有生力量,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区部队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
为更好地完成突围任务,时任中原局代书记、中原*区*委的郑位三和其他领导一起,加强部队*治思想工作,教育全*指战员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郑位三以身作则,为广大指战员做出了表率。
在突围前夕,中央考虑他的身体有病,不便随*突围,发电报要他先去延安。
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回电谢绝,坚持随部队一起行动。
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郑位三率领中原北路*沉着应对,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最终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冲破了国民**队重重合围,于8月初进至豫陕边界地区。
与此同时,南路部队在王树声率领下,也顺利突围,于7月20日越过津浦铁路,进入苏皖解放区。
中原突围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保存了我*主力部队,粉碎了国民**妄想消灭中原*区部队的企图,同时因为牵制住敌方大量兵力,从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作战。
功成身退,英名青史长存
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离开了部队。
长期以来的超负荷工作,让他的身体条件日渐衰退,再加上征战沙场时受伤留下的后遗症,导致他的身体状况特别糟糕。
此时的郑位三已是疾病缠身,无法再继续工作,为了不给国家添负担,他默默地选择了功成身退。
年,评定十大元帅时,尽管郑位三为*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因为当时没有职务、没有*衔,所以授勋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可是,*和国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
郑位三,这位曾经的新四*师*委,无*衔、无职务,毛主席亲自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年7月27日,郑位三因病去世,享年73岁。
郑位三同志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全部贡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虽无元帅之名,他却是*和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