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潍水之战,楚汉战争真正的转折点,项羽恐
TUhjnbcbe - 2023/8/3 20:20:00

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战争、全球史上霸主更迭的战争乃至上世纪的一二战,只要是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大型战争,其实都是存在“战略转折点”的。

而“战略转折点”的研判标准,便是参与战争主要势力相互之间战略攻守地位的转变,尤其是主导战争的一方从战略攻势被迫转向战略守势,便是战争全程战略转折的真正“拐点”。

具体到楚汉战争,它的战略转折点,无疑便是前年11月的潍水之战。

整个楚汉战争,从前年4月戏下分封开始,至前年12月垓下之战结束,前后持续共四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中间点便是前年4月的彭城之战。

第一阶段正好一年时间,以刘邦攻陷彭城、项羽又夺回彭城结束,这一阶段可以归纳为“混战”阶段,天下诸侯因为戏下分封的“后遗症”相互开战,时代似乎倒退到了战国甚至春秋时期,兼并战争几乎遍及天下,“诸侯王”数量迅速缩减。

第二阶段共三年时间,也是实质意义上的楚汉战争阶段,彭城之战后的项羽重新夺回战争主导权,并将矛头始终对准刘邦。

这一阶段的主战场,无疑是*河以南“荥阳成皋—宛叶”这一区域,楚汉双方的主力*队在此全程对峙,直到战争尾期的“鸿沟之约”。

阶段初期,项羽分兵击灭英布的九江国,再加上投降或者合作的北侧魏赵燕齐、南侧临江衡山等国,基本形成了对于刘邦集团的全面包围与对抗,战略攻势极其明显。

体现在主战场上,先是京索一线的突破,前年6月,项羽攻克荥阳、成皋,取得标志性进展,逼迫刘邦退守“巩洛—宛叶”防线,甚至不敢再行出战,只能进行侧后骚扰。

刘邦集团的反击策略可以概括为:刘邦正面相持,韩信北侧进攻,英布南侧牵制,彭越敌后骚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步步后退、英布收获寥寥、彭越纯属骚扰,只有北方战场的韩信取得关键进展,灭魏、下代、灭赵、降燕、破齐,不仅彻底扫除项羽的右翼屏障,给了项羽致命打击,还让整个态势发生根本改变。

尤其是前年11月的潍水之战,韩信一举击破“二十万”楚*,加上稍后的彻底平定齐国,基本完成了“北举燕赵,东击齐”,接下来便是“南绝楚粮道,西与刘邦会于荥阳”,韩信大范围迂回进攻项羽的战略目标即将进入最后阶段。

至此,项羽原本包围刘邦的整体态势彻底转变,反而陷入了刘邦的整体包围。

而潍水之战前项羽的分兵,是整个战争中项羽集团最后一次的分兵,从此,项羽再也拿不出兵力进行多线作战,甚至连主战场的正面进攻都渐渐难以为继。

以上都说明,潍水之战才是项羽集团最后的主动战略进攻,如果这一战龙且打败了韩信、拯救了齐国,可能项羽集团的战略攻势还会延续,然而潍水之战的惨败,让其彻底摧折,不得不从战略攻势转入战略守势。

因此,潍水之战才是楚汉战争真正的战略转折点,楚攻汉守的整体态势由此彻底逆转,项羽集团的最终失败已经露出曙光。

在此前后,刘邦在主战场上也取得重要进展,即前年10月击败曹咎、司马欣的夺回成皋之战,和潍水之战、灭齐之战一起,构成了楚汉战争的战略转折阶段。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龙且*破,则恐。”

《史记/汉书-淮阴侯列传》:“楚已亡龙且,项王恐。”

《资治通鉴》:“项王闻龙且死,大惧。”

后人看到上述史料时,第一反应可能会很奇怪,不就是龙且战死了么,项羽干嘛又“恐”又“大惧”的?

其实,了解了潍水之战的重要意义与地位,就不难理解项羽的恐惧心理了,“懵懂”如他,都完全意识到了整个战局的转折,即使“神勇”如他,也都不得不对前景心生黯淡甚至恐惧。

直到此时,年轻的项羽才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必胜”信念产生了怀疑与动摇,虽然他依然所向无敌,但形势比人强,他已经丧失了再翻盘的实力与机会。

正是因此,项羽才破天荒地派人离间、争取韩信,甚至主动选择与刘邦“和解”,这在以前,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甚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运去英雄不自由,一代霸王雄杰,已将踏上穷途末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潍水之战,楚汉战争真正的转折点,项羽恐